一场大火,烧出了城市发展的“隐疾” 今天,香港的一场大火,不只是烧毁了建筑,更烧出了我们城市发展中长期被忽视的“隐疾”。当火光冲天、逃生无门时,我们才猛然发现:那些曾被视为“现代化象征”的高楼,竟成了生命的牢笼。 我们曾盲目追求“更高、更密、更快”,却忘了问自己:这样的城市,真的适合生活吗?像香港那样的“鸟笼户型”,一户接一户,楼距近得能看清邻居的晚餐,住得密不等于住得好,一旦发生火灾,连逃生的机会都被“密度”吞噬。 更讽刺的是,人工智能飞速发展,却在“抢饭碗”上争先恐后,真正该发力的消防机器人、智能预警系统,却迟迟不见突破。技术不该只是资本的玩具,更应是守护生命的盾牌。 城市规划时,我们总谈“容积率”“投资回报率”,却很少有人认真算过“生命容灾率”。消防通道被占用、救援空间被压缩,这些“看不见”的设计,往往决定了灾难发生时的“看得见”的悲剧。 我个人认为,城市的高度,不该只由摩天楼决定,而该由“安全感”撑起。真正的进步,不是楼建得多高,而是人住得多安心。 如果这场火发生在你家附近,我们准备好了吗?你觉得,我们城市最该改变的是什么?欢迎留言,一起聊聊我们到底想要怎样的生活。
大埔宏福苑火灾后,香港的建筑行业要变天了!截止目前,大埔火灾还在继续燃烧,这
【32评论】【2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