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澳大利亚人离开中国之后,在社媒说了一句话:如果你仇视中国,那么亲自去看看吧 现在的网络就像一面回音壁,把人的认知困在一个“信息茧房”里,偏见被当成了真理,而真实情况反而稀缺。 澳大利亚一位社交媒体博主罗伯特·巴威克,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狠狠戳破了这种认知陷阱。 他在推特和油管上有百万粉丝,一条短视频就引爆评论区:有人死鸭子嘴硬地骂他“被洗脑”,但更多人像被泼了一盆冷水,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中国的印象——原来他们靠西方媒体拼出来的中国,完全不靠谱。 罗伯特以前和大多数没来过中国的西方人一样,脑子里中国全是负面滤镜:空气污染、社会管控、人人都敌意满满。 为了搞清真相,他干了一件大胆的事——花一个月时间,完全不靠翻译、不靠官方接待,像普通背包客一样在中国各地溜达:北京胡同、成都小巷、深圳科技园,甚至西安老城墙下。 他挤地铁、吃路边摊、问路、迷路,全都亲身体验。 刚到中国的时候,他心里忐忑,甚至怀疑自己能不能平平安安活下来,结果很快发现,所谓的不安全,完全是西方媒体编出来的噱头。 在成都、春熙路、回民街这些人流量巨大的地方,他能随意走动,不用紧握钱包,也没人盯着他。 他回忆起自己在悉尼的夜晚,根本没法如此自在,他在中国的路边吃烧烤,周围人笑声不断。 深夜走进幽深胡同,店主热情递茶,完全没有敌意,这种安全感,不是靠说的,而是实实在在能感受到的生活氛围。 科技让他大开眼界,以前听说中国满街摄像头是监控的,他有点害怕,到了现场才发现,所谓“人脸识别”和移动支付,是生活效率的加速器。 小区门口、高铁站、超市结账,全靠刷脸搞定,证件和钱包几乎用不到,买冰棍、坐公交、点奶茶外卖,手机扫一扫就行,外卖二十分钟到手,打车等三分钟就来,定位精确到小巷深处。 这哪里是高压监控社会?分明像坐上了通向未来的快车。 他还发现,中国人的善意彻底刷新了他的认知,原以为中国人冷漠、排外,结果在成都火锅店,老板二话不说教他用公筷;在深圳迷路,路人耐心带他走了三条街。 在西安,一对陌生老夫妇听说他是澳洲人,邀请他吃饺子,拿出孙子照片给他看,眼神里充满真诚。 这让他哽咽——那些被妖魔化的人,其实关心的和全世界普通人一样:工资、房价、孩子教育。 偏见是双向的,就像西方媒体误读了中国,很多国内人也被“欧美完美滤镜”蒙了眼,去年出境游放开后,很多人去了巴黎、纽约,本以为是童话城市,结果地铁刺鼻、街道破旧、看病贵、找工作累。 现实骨感,幻想丰满,这和罗伯特视频下被震撼的外国网友评论是一回事:光靠屏幕认知,永远触碰不到真相。 世界从来不是黑白分明的,中国不完美,有拥挤、有矛盾,但秩序感、活力、希望都很真实;欧美有优势,也有麻烦和漏洞,只盯着媒体放大的污点,或只看光鲜片段,永远无法理解生活全貌。 打破偏见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亲身去体验,别光在屏幕后当键盘侠,买张票去走走中国的街头巷尾,去挤高铁、吃路边摊,去感受夜晚的安全。 想知道欧美的生活,不妨亲身挤地铁、看医院、找工作,真实答案,不在热搜,而在脚下踩过的每一条街、经历过的每一件事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