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时事评论员谢寒冰:你们知道中国大陆这两天在干什么吗?他在给全国的退伍军人制发预备役人员证。那大陆这个动作是什么意思呢。你要知道大陆做每一件事情,都是经过深思熟虑有深远考虑的,这一点不容小觑。 别觉得这就是发个证那么简单,里面藏着的国防考量,细想全是门道。巴掌大的证件采用高防伪技术,配备唯一身份号码,俨然成了每位预备役人员的“数字密钥”。 这套系统把人员管理、训练记录、动员流程串了起来,战时能精准定位每一名后备力量。 放眼全球,波兰扩军五十万,北欧多国恢复征兵制,台海风云变幻中大陆却走了一条“静水流深”的路子。 不搞声势浩大的军备竞赛,而是用制度创新打磨国防韧劲。这种思路与2023年施行的《预备役人员法》一脉相承,法律定框架,证件抓落实,形成完整的动员闭环。 那些质疑此举是“全民皆兵”前奏的言论,根本不懂中国国防的精准逻辑。预备役主体是退役军人和专业技术人才,选拔时看重军事基础或特殊技能。这支力量不是人海战术的产物,而是现役部队的能力补充。 证件背后连着实实在在的权益保障。训练期间享受津贴补贴,原单位工资福利照发,医疗交通有补助。国家用制度告诉每位预备役人员:你的付出被看见,你的价值被珍视。这种尊重换来的是“召之即来”的向心力。 与国际上某些国家形成鲜明对比,中国没有恢复强制征兵,而是把选择权交给符合条件公民。这种既强化国防又不扰民的平衡术,藏着东方智慧。 预备役人员每年训练二十天左右,通过线上学习提升技能,对社会经济影响降到最低。 当别人在台海问题上吵吵嚷嚷时,大陆用一张证件完成了国防动员体系的静默升级。这种不张扬却坚实的作风,恰恰是大国定力的体现。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