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判结束,美态度180度反转,英法德选边站,泽连斯基感谢特朗普。 近日,美乌谈判出现戏剧性反转,这场变化的背后不仅是美国策略调整,更折射出欧洲国家明确选边站、乌克兰内部压力与俄罗斯态度的不确定性。三天前,特朗普政府公布的所谓“28点和平计划”在各方引发轩然大波,要求乌克兰割让顿巴斯、将乌军规模限制到60万人、宪法写入永不加入北约,并提出邀请俄罗斯重返八国集团。此计划在未与乌克兰、欧洲和俄罗斯充分沟通的情况下发布,显然触碰了多方敏感神经,乌克兰难以接受,欧洲更是怒斥美国越权决定安全事务。 然而,局势迅速反转。11月23日,美乌代表团在日内瓦会晤,将原计划大幅缩减为19点。新方案中,争议最大的乌军规模限制被取消,战争罪特赦条款也不再出现,乌克兰加入北约的问题则转变为可能性而非明确否定。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会后表态对达成协议保持乐观,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亦暗示谈判进展顺利,从此前的强硬施压转向相对耐心,这种变化显然是多方博弈后的结果,也反映出美国在处理中东欧事务时的战略灵活性与政治考量。 与此同时,欧洲国家的立场迅速明确。原先28点计划忽视了欧洲利益,在冲突中投入巨额资金的欧盟未能在协议中得到话语权。德国、法国等国担心战争停了会影响军火销售,英国则明确表示乌克兰未来必须由其民众决定。随着19点计划的推出,英法德立即与乌克兰磋商,甚至提出自己的修订方案,重点在于以现状接触线为基础处理领土问题,确保乌克兰的安全保障,同时不否定其加入北约的可能性。德国总理强调,乌克兰主权必须得到尊重,波兰总理也直言任何协议都不能削弱乌克兰与欧洲的利益,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则明确提出,可信和平计划必须尊重边界,不能限制乌军规模。欧洲的这些动作清晰显示,其已明确站在乌克兰一边,抵制美国单方面操控安全事务。 面对这些变化,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态度明显放松。28点计划之初对乌克兰而言几乎是最后通牒,国内贪腐丑闻也削弱了他的执政威信,使他在外交谈判中底气不足。 和平进程仍然充满不确定性,俄罗斯态度成为最关键的变数。俄方明确表示尚未收到19点方案,仅信赖直接从美国获得的信息。美俄沟通刚刚起步,美国代表团赴阿联酋与俄方会谈,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仍仅知28点计划。 核心分歧依旧突出。领土问题上,俄方要求整个顿巴斯,而乌方坚持以现有接触线为基础;安全保障上,乌方希望西方派兵维和,俄方坚决反对。特朗普推动协议的主要目的是为明年中期选举争取外交成绩,目标更多是冻结冲突而非彻底解决问题,这使得协议的长期可持续性仍然存在疑问。 同时,欧洲内部经济不景气、民众反战情绪高涨,法德两国对俄强硬言论更多是国内政治考量而非实际准备开战。乌克兰国内也面临民意压力,民众可接受暂时停火,但无法容忍割地,一旦触碰红线,泽连斯基必然遭遇强烈反弹。 总体来看,美乌谈判表面上有了进展,美国态度的180度转变和欧洲明确选边为乌克兰提供了谈判缓冲,但真正结束冲突的道路仍然漫长。各方利益交织,俄罗斯态度不明,乌克兰国内制约重重,而美国的短期政治目标和欧洲内部矛盾更使和平前景充满不确定性。此次谈判更像是拉开了新一轮多方博弈的序幕,谁能在未来掌握主动权,将直接影响地区局势的发展轨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