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战略落地!太空数据中心引爆千亿元赛道,20只核心概念股全梳理深夜重磅政策来袭,商业航天赛道再迎强催化!财联社11月27日消息显示,北京将牵头建设超千兆瓦功率的太空数据中心,计划在700-800公里晨昏轨道部署大规模AI算力,这一继“东数西算”后的国家级算力新战略,分三阶段推进至2035年,将构建涵盖空间算力、中继传输、地面管控的完整系统,标志着我国太空算力布局正式进入规模化推进阶段。当前全球科技巨头已掀起太空数据中心竞逐热潮,谷歌、SpaceX等纷纷加码布局,而我国凭借政策支持与技术突破,正加速抢占低轨频轨稀缺资源。随着可回收火箭技术即将迎来关键验证、商业航天产业进入政策窗口期,这一市场规模预计超千亿元的赛道,正迎来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落地的双重拐点,全产业链相关标的有望持续受益。核心受益概念股全解析(按产业链环节分类)一、卫星制造与组网龙头• 中国卫星:A股卫星全产业链龙头,承担“三体计算星座”卫星制造与组网任务,新一代卫星算力提升10倍、能耗降低50%,2025年相关订单预计增长200%,深度绑定国家级项目推进。• 顺灏股份:以1.1亿元投资太空数据中心建设运营商北京轨道辰光,持股19.3%成为第二大股东,后者首颗25P算力试验星“辰光一号”将于2025年底/2026年初发射,是项目直接受益标的。二、星载芯片核心标的(抗辐射+高算力)• 寒武纪:思元系列AI芯片应用于“星算计划”,单颗算力达744TOPS,推动卫星从“数据快递员”升级为“太空分析师”,数据处理周期从月/周级压缩至秒级,芯片植入量价齐升。• 复旦微电:国内唯一量产抗辐射FPGA的企业,产品通过航天级认证,用于“三体计算星座”核心控制模块,技术壁垒高且毛利率超60%,垄断性优势显著。• 北京君正:突破美国技术垄断实现国产化,为低轨卫星提供抗辐射芯片,作为三体计算星座核心芯片商,将直接受益于卫星放量带来的业绩高增长。• 臻镭科技:卫星抗辐射芯片核心供应商,技术获军方认证,商业航天订单已覆盖至2026年,2026-2027年净利增速预计超40%。• 欧比特:玉龙810芯片算力达12TOPS且功耗仅2W,通过航天级测试,适配太空资源约束场景,为算力卫星提供低功耗高算力嵌入式芯片。三、通信链路与传输服务商• 光迅科技:全球唯二量产100Gbps星间激光通信模块的企业,为“三体星座”提供高速互联设备,通信速率较传统方案提升10倍,是太空算力网络的核心链路支撑。• 中国卫通:运营“中星”高通量卫星,与太空算力星座形成星间链路协同,提供星地传输通信支撑,未来有望拓展算力租赁业务,转型“太空云服务商”。• 普天科技:深度参与“三体计算星座”,负责星间/星地链路、卫星载荷及地面站建设,作为太空在轨AI计算核心供应商,2025年机构预测净利增幅超900%。• 上海瀚讯:“千帆星座”“G60星座”通信分系统供应商,承研载荷通信设备,机构预测净利增速超40%,将直接受益于太空星座建设提速。• 软通动力:开发“星链通”天地一体化通信协议,完成算力卫星网络层验证,承担算力调度体系搭建,持续拓展军工、海外高端等商业化场景。四、能源与散热解决方案提供商• 乾照光电:砷化镓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超30%,为太空数据中心提供核心能源支持,产品应用于多个商业卫星星座,单项目毛利率超40%。• 英维克:将地面液冷技术延伸至太空散热,攻克卫星散热难题,获NASA合作项目且2025年斩获英伟达液冷机柜订单,提供高效散热方案。• 高澜股份:为“三体计算星座”定制微通道液冷板,散热效率提升40%且PUE压至1.1以内,是太空散热细分领域龙头企业。• 航天环宇:专注卫星结构与热控系统,优化算力卫星在轨稳定性与极端环境散热效率,作为核心结构部件供应商持续扩大市场份额。五、地面管控与天地协同服务商• 中科曙光:与中科星图共建“天地一体化”算网,提供抗辐射加固型服务器,实现“用户-星上-天基-地基”四级算力调度,成功接入国家级算力平台。• 中科星图:空天信息服务商,为太空数据中心提供地理信息处理服务,“星图地球”可24小时内推送卫星信息,是商业化应用关键环节。• 开普云:与国星宇航签订“星算计划”战略合作协议,研发搭载开悟大模型的AI卫星,建设地面算力中心支撑卫星数据处理,实现天地算力无缝协同。• 航天电子:星载计算机市占率超90%,提供卫星电源管理、姿态控制、激光通信设备等定制化方案,是多个商业航天项目的核心供应商。赛道前景与风险提示当前太空数据中心赛道处于商业化初期,政策支持持续加码,国家航天局已印发商业航天三年行动计划,设立专项发展基金并扩大政府采购力度。伴随可回收火箭技术突破降低发射成本、卫星制造进入规模化量产阶段,叠加手机直连卫星、空中互联网等应用场景落地,行业市场规模有望快速扩张,我国卫星互联网产业2024年已超350亿元,全球市场2030年预计达334.4亿美元。但需注意,行业仍面临技术验证周期长、太空辐射与散热等核心技术攻关压力、盈利模式待探索等风险。投资可重点关注三大方向:一是深度参与国家级项目的核心参与方,二是具备技术垄断优势的高壁垒标的,三是受益于规模化量产的产业链中游制造企业。本文涉及资讯、数据等内容来自网络公共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票今日看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