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标签: 北京社会新闻

“意外还是发生了!”7月21日,北京,一女子遛狗时不牵绳,结果,小狗的脑袋卡进共

“意外还是发生了!”7月21日,北京,一女子遛狗时不牵绳,结果,小狗的脑袋卡进共

“意外还是发生了!”7月21日,北京,一女子遛狗时不牵绳,结果,小狗的脑袋卡进共享单车的车轮中,小狗受惊后剧烈挣扎,车轮辐条都变形了却还是挣脱不开!消防员救援前告知女子,要救狗的话只能破坏车轮,但是需要她自行承担赔偿。网友:建议遇到这种情况应适当收费!近几年,全国范围内一直在宣传“养狗需要办狗证、遛狗必须牵绳”,可有些市民就是不听,认为自己养的狗听话,不会咬伤人,就算突然暴走了,自己也有能力制止它。但如果真的能够制止的话,还会出那么多狗伤人事件吗?这天,女子吃过饭后出来遛狗,她养的狗还处于幼年期,只有二三十厘米长,因此女子不担心它会攻击路人,就没有牵绳子。然而,意外还是发生了!小狗在奔跑时,头部卡进了共享单车中,随即开始剧烈的挣扎,可尽管将辐条都扯变形了,小狗还是没能出来,只能发出嘤嘤的惨叫。女子赶忙过去查看情况,自己尝试了很长时间也都没有用,看着奄奄一息的小狗,女子只能联系了消防人员。很快,消防员就赶到现场,表示他们可以救,但是必须破坏车轮,需要女子对共享单车公司进行赔偿。女子救狗心切,急忙答应下来,随后消防员用专业工具剪断辐条,成功将小狗救了出来。这起意外还是警醒我们,遛狗时一定要牵绳,这样狗狗随时在自己的视线中,就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大家对于这件事是怎么看?信息来源:《小狗头卡自行车轮经开区“蓝朋友”快速救援》青流视频
“这就是嘴欠的后果!”2018年北京,一女子在朋友圈发泄:“在办公室抽烟的人是傻

“这就是嘴欠的后果!”2018年北京,一女子在朋友圈发泄:“在办公室抽烟的人是傻

“这就是嘴欠的后果!”2018年北京,一女子在朋友圈发泄:“在办公室抽烟的人是傻*么?怎么还不去死……实名制诅咒你全家”。万万没想到,公司不但扣发她30%的绩效工资,还把她开除了,女子大怒,一纸诉状把公司告上法庭,索赔139881.61元,案子经过2审,法院最后的判决,让人出乎意料。作为人力资源经理,徐女士对公司里一位男同事在工位上吞云吐吐的行为早已忍无可忍。那位同事似乎完全没有公共场所的自觉,把办公室当成了自家客厅。徐女士起初也尝试过沟通,委婉地提醒对方,希望他能照顾一下大家的感受。可对方根本不听,依旧我行我素。日复一日,这种无视让她积攒了满腹的火气,感觉自己的健康和情绪都在被持续侵蚀。终于,在又一次被二手烟熏到忍无可忍后,徐女士选择了一种最直接的方式宣泄,发朋友圈。她没有屏蔽任何同事,显然就是想让那位男同事看到。措辞也非常激烈,充满了侮辱和诅咒:“在办公室抽烟的人是傻么?怎么还不去死……实名制诅咒你全家”。在她看来,这口堵在心头的恶气总算是出了,自己也算先礼后兵,是对方的行为太过分在先。她万万没想到,这条朋友圈掀起的波澜,远比她想象的要汹涌。第二天,公司内部早已炸开了锅。她很快被叫到老板办公室,被告知其行为已构成《员工手册》中定义的“丙类过失”,即“辱骂同事,损害他人身心健康”。公司随即做出决定:扣发30%的绩效工资,并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以“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为由,立即解除劳动合同。公司强调,这份《员工手册》程序合法、内容有效,其中明确将“辱骂同事”列为可直接开除的严重情形。徐女士自然不服。明明自己是受害者,怎么反倒成了被惩罚的一方,她随即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支付赔偿金,但请求被驳回。她不信这个邪,一纸诉状将公司告上法庭。在法庭上,法院认可男同事在办公室吸烟的行为,确实违反了《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徐女士有权要求其停止或向有关部门举报。法院话锋一转,直指徐女士的维权方式存在根本性问题。法官认为,她在朋友圈使用的“傻”、“去死”、“诅咒”等词语,已经远远超出了合理批评的范畴,构成了人格侮辱,是一种主观恶意的攻击。这被定义为“私力救济的滥用”。也就是说,你的维权诉求是正当的,但你维权的方式不能违法,否则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最终,一审判决徐女士败诉。她不服上诉,但二审法院维持了原判,彻底断了她的念想。这起案件曝光后,网络舆论也吵翻了天。有人替她叫屈,觉得对付这种“烟熏侠”,骂几句算是正当防卫,公司小题大做。也有人质疑,朋友圈是个人空间,公司凭什么把手伸那么长?但更多的人并不赞同她的做法,认为再怎么生气,诅咒人家全家也太过恶毒,可以选择举报或辞职,而不是用这种极端方式。社交媒体上的“私人领地”并非法外之地,一句情绪化的发言,可能会引发职业生涯的地震。它也警示企业,在挥舞规章制度这把“尚方宝剑”时,是否也应建立更有效、更人性化的内部矛盾解决机制,避免小摩擦演变成大冲突。更重要的是,它告诫所有职场人,面对不公时,理性与专业远比情绪化的宣泄更有力量。毕竟,当维权本身变成了另一种伤害,即使初衷再正当,也难免落得个满盘皆输的结局。虽说徐女士的初衷可能是好的,想维护自己的健康权益,但手段不合法,结果自然就不一样了。这事儿也给职场人提了个醒:遇到问题先别急着发脾气,按规矩办事、用合理方式沟通,才是更稳妥的办法。
与其说这男孩真挺傻的,不如说这司机真挺坏的——多昧人家900多块钱=害了一条命。

与其说这男孩真挺傻的,不如说这司机真挺坏的——多昧人家900多块钱=害了一条命。

与其说这男孩真挺傻的,不如说这司机真挺坏的——多昧人家900多块钱=害了一条命。想起了早些年一条新闻:一男孩跑去东莞打工,被黑中介坑走身上仅有的几百块钱,结果男孩拿刀抹了黑中介的脖子。不要把人逼入绝路,特别是孩子。他们涉世未深,你无法预料他们绝望之后会做出什么事来。#男生错付1010元车费索要无果自杀#

#北京燃油车禁入网约平台系谣言#【发布“北京燃油车禁入网约平台”不实信息的机构致

#北京燃油车禁入网约平台系谣言#【发布“北京燃油车禁入网约平台”不实信息的机构致歉!已撤下】#中国网约车分会致歉#近日,一则“北京燃油车自7月20日起彻底禁入网约平台”的消息引发关注。7月23日,南都N视频记者从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网约车分会获悉,该消息未经权威部门核实,给公众造成了误导,目前该条消息已做了撤架处理。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网约车分会发布致歉声明表示,“中国网约车分会”公众号发布关于“北京燃油车彻底禁入网约平台”转载报道的信息,对此深表歉意。声明称,目前该条消息已经做了撤架处理,在后续工作中将对公众号发布信息加强审核。南都记者查询发现,现行《北京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并未对燃油车设置准入限制。
【#北京燃油车彻底禁入网约平台信息已撤架#】#中国网约车分会致歉#7月22日,

【#北京燃油车彻底禁入网约平台信息已撤架#】#中国网约车分会致歉#7月22日,

【#北京燃油车彻底禁入网约平台信息已撤架#】#中国网约车分会致歉#7月22日,中国网约车分会发布致歉声明:由《中国网约车分会》公众号发布的每日简讯中关于“北京燃油车彻底禁入网约平台”转载报道的信息,由于未经权威部门核实,给公众造成了误导,在此我们深表歉意。目前,该条消息已经做了撤架处理。再次向因我们的失误而受到困扰的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歉意,同时对值班编辑已作处理,并在后续工作中对公众号发布信息加强审核。感谢社会各界的监督与指正,我们将以更严谨的态度开展工作,为公众提供更专业、更可靠的服务。(中国网约车分会)#官方回应北京网约车平台禁燃油车#
唐际根,男,1964年出生。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2004年获英国

唐际根,男,1964年出生。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2004年获英国

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2004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博士学位,2008年在美国波士顿大学完成世界文化遗产管理课程。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文字博物馆副馆长、安阳殷墟博物馆副馆长、中国社科院考古...
“这就是嘴欠的后果!”北京,一女子在朋友圈发泄:“在办公室抽烟的人是傻*么?怎么

“这就是嘴欠的后果!”北京,一女子在朋友圈发泄:“在办公室抽烟的人是傻*么?怎么

“这就是嘴欠的后果!”北京,一女子在朋友圈发泄:“在办公室抽烟的人是傻*么?怎么还不去死……实名制诅咒你全家”。万万没想到,公司不但扣发她30%的绩效工资,还把她开除了,女子大怒,一纸诉状把公司告上法庭,索赔139881.61元,案子经过2审,法院最后的判决,让人出乎意料。事情发生在2018年,北京一家公司当人力资源主管的徐女士,大概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因为一条朋友圈,丢了工作还输了官司。徐女士在北京这家公司担任人力资源已经很长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她越来越感到一种压抑感。这种压抑不仅仅来自工作上的压力,还有办公室内的环境。尤其是在中午和下午的工作时段,办公室里总是烟雾弥漫。一开始,徐女士还尽量忍耐,可渐渐地,她开始发现,自己对这种环境的适应力变得越来越差。每当烟雾弥漫的空气扑面而来,她就感觉到喉咙干涩、头晕目眩,甚至有时胸口闷痛。特别是在有些同事聚集聊天时,那股烟味似乎无处不在,甚至渗透进了她的衣物和发丝里,回到家后仍然能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她知道,长期待在这种环境中,不仅身体不适,心情也越来越沉重。她曾试图改变这种情况。最开始,她用一种较为委婉的方式尝试提醒几位抽烟的同事,建议大家尽量去阳台或者外面抽烟,不要在办公室里吸烟。可每当她提出这些建议时,得到的只是一些不以为意的笑声和一句“没什么大不了的”回应。更让她感到沮丧的是,老板也带头抽烟,她也无奈的很。在长期的压抑和与同事、上司沟通无果之后,徐女士的情绪终于爆发了。她的身体和精神都已经承受到了极限,而一连串无奈的尝试并没有改变办公室的环境和同事们的行为。每天面对烟雾缭绕的办公室,长期积累的压力让她感到窒息。她心里明白,自己已经无能为力,但内心的怒火依然在燃烧。终于,在一个晚上,情绪失控的她决定通过微信朋友圈发泄内心的愤怒。她没有屏蔽任何同事,甚至没有顾忌可能带来的后果,发出了一条几乎带有诅咒性质的动态。她用几乎是愤怒到极点的词语写道:“在办公室抽烟的人是傻..吗?怎么还不去死,我实名制诅咒你全家。”这一刻,徐女士感到一种短暂的释放和解脱,似乎将自己压抑已久的愤怒倾泻了出来。可她没有意识到,这一时的痛快,背后将带来无法预料的后果。这条动态在公司内部迅速传播,截图也被同事们转发到了老板的手上。徐女士以为自己只是发泄情绪,谁料这条动态成了她职场生涯的转折点。很快,老板召见了她。公司扣除了徐女士30%的绩效工资作为惩罚,不到半个月后,她收到了一纸解聘通知,理由是“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这一纸解聘书如同晴天霹雳,打破了徐女士所有的预期。徐女士并没有轻易认输。她决定采取法律途径,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赔偿她的损失,金额高达13万余元。公司随后拿出了员工手册,明确列出了相关规定:任何辱骂领导、同事等行为均视为严重违纪,按照公司章程,公司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徐女士的行为显然触犯了这一条款。尽管她觉得自己的言辞虽然过激,但出发点是因为长期处于不健康的工作环境之下,想通过发泄情绪寻求改变,公司基于员工手册的明确规定,决定对她进行解聘。一审法院在审理后驳回了徐女士的诉求,认为她的行为确实违反了公司章程,且公司有充分的规章制度支持其解雇决定。徐女士对这个判决不甘心,认为自己在特定的情境下做出的情绪化反应不应当被视为严重违纪,因此她决定提起上诉,希望通过二审改变结果。二审法院在充分考虑了案件的所有细节后,依旧维持了一审判决,认为她的行为已经超出了合理的表达范围,且公司作为用人单位有权依据内部规章制度作出决策。信息来源:大象新闻
黄子韬和老婆徐艺洋在北京三里屯逛街,他的身材练得好壮硕,纹了大花臂,看着像混社会

黄子韬和老婆徐艺洋在北京三里屯逛街,他的身材练得好壮硕,纹了大花臂,看着像混社会

黄子韬和老婆徐艺洋在北京三里屯逛街,他的身材练得好壮硕,纹了大花臂,看着像混社会的不良少年,完全没有明星的样子。黄子韬和老婆徐艺洋在北京三里屯逛街,他的身材练得好壮硕,纹了大花臂,看着像混社会 来源:毒舌吃瓜人 ...
“情绪过激!”北京,一女子上班期间,遭遇领导在办公室抽烟,女子对此感到不满,下班

“情绪过激!”北京,一女子上班期间,遭遇领导在办公室抽烟,女子对此感到不满,下班

“情绪过激!”北京,一女子上班期间,遭遇领导在办公室抽烟,女子对此感到不满,下班后在朋友圈发文辱骂领导,对抽烟的人进行人身攻击。事后,公司以女子违反公司规章制度解雇女子,女子申请劳动仲裁却未得到支持,遂选择起诉至法院,要求公司赔偿13万元。法院判了!徐女士(化名)在北京的一家公司做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因为办公室里女员工居多,因此平日里办公室氛围还算平和。可在2018年9月27日这天,公司领导来徐女士所在部门视察工作,期间在与徐女士的上级闲聊时一根接一根的抽烟,导致整个办公室都被烟雾笼罩着。办公室本就是封闭空间,领导一抽烟,那烟味就像长了腿似的,窜得满屋子都是。其他同事或许是碍于上下级关系,嘴上没说什么,但眉头紧锁的样子早就暴露了不满,徐女士本身就对烟味特别敏感,于是她试着旁敲侧击地跟领导说办公室人多,抽烟可能影响大家工作状态。可领导听了跟没听见一样,照样在办公室吞云吐雾,而这也让徐女士堆了一肚子的火气。当天下班回家后,徐女士再也无法忍受公司里受到的气,于是就发了一条朋友圈,虽然没有提名字,但同事们基本上都知道她说的是公司领导。徐女士写道:“在办公室抽烟的人是傻*么?怎么还不去死……实名制诅咒你全家。”这条朋友圈发出去没多久,就有人截图发给了领导,领导看到后气得火冒三丈,直接安排人事部门处理徐女士。调查结果出来后,公司以徐女士在朋友圈发的那些话,明显是在辱骂领导,已经违反了员工手册里的规定,解除了与徐女士的劳动合同。员工手册是公司每个员工入职时都签署同意了的,手册里明明白白写着,辱骂、诽谤公司同事或者领导,影响公司内部团结的,属于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公司有权直接解除劳动合同。2018年10月8日,公司正式给徐女士发了解除劳动合同的通知,说因为她严重违纪,所以要跟她解除劳动关系。徐女士收到通知后,心中很是不满,在她看来明明是因为领导在办公室抽烟,自己出言提醒还遭到针对,事后自己只不过发发牢骚又没有提人名,公司这样辞退自己是违法的!于是徐女士选择申请劳动仲裁,可仲裁委认为公司解除劳动合同是有依据的,没有支持徐女士的请求。徐女士不服气,又一纸诉状把公司告到了法院,要求公司赔偿她违法解除劳动关系的赔偿金,一共139881.61元。在法庭上,徐女士说,领导在办公室抽烟违反了《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自己是为了维护大家的健康才去说的。而自己在朋友圈发的那些话,并不是针对某个具体的人,只是发泄一下对办公室抽烟这种行为的不满,而且也没对谁造成实际的伤害,公司不应该用员工手册里的条款来处罚自己。一审法院审理后认为,徐女士在朋友圈发的那些话,确实属于辱骂他人的行为,违反了员工手册,公司解除劳动合同是有事实和制度依据的,所以判决不支持徐女士的诉讼请求。徐女士不服,又提起了二审上诉。二审法院经过审理,认为徐女士在朋友圈发的那些话,确实超出了正常表达不满的范围;就算领导在办公室抽烟不对,徐女士也应该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去解决,而不是在朋友圈发那些辱骂性的话。最终,二审法院驳回了徐女士的上诉,维持了一审的判决。对此,大家又是如何看待的呢?(信息来源:环球网——2025-07-18《女员工发朋友圈硬刚吸烟领导被开除,索赔近14万!二审判了》)
这就是嘴欠的后果!北京,一女子在朋友圈发泄:“在办公室抽烟的人是傻*么?怎么还不

这就是嘴欠的后果!北京,一女子在朋友圈发泄:“在办公室抽烟的人是傻*么?怎么还不

这就是嘴欠的后果!北京,一女子在朋友圈发泄:“在办公室抽烟的人是傻*么?怎么还不去死……实名制诅咒你全家”。万万没想到,公司不但扣发她30%的绩效工资,还把她开除了,女子大怒,一纸诉状把公司告上法庭,索赔139881.61元,案子经过2审,法院最后的判决,让人出乎意料。这位女子姓徐,是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平时最看不惯同事在办公室抽烟。有个男同事总把办公室当自家客厅,烟瘾上来就旁若无人地点烟,徐女士起初还顾及同事情面,委婉提醒对方去楼道抽,可对方根本不当回事。几次下来,徐女士实在忍无可忍,就在朋友圈发了那段火气十足的话,明眼人都看得出是写给那个抽烟的同事看的。让徐女士没想到的是,抽烟的同事没受任何影响,自己反倒先收到了公司的处罚通知。公司说她违反了员工手册里的“丙类过失”,辱骂同事损害他人身心健康,不仅扣了30%绩效,还直接解除了劳动合同。徐女士觉得冤得慌:明明是对方先破坏办公室环境,自己只是发朋友圈泄愤,怎么就成了过错方?她先申请劳动仲裁,结果仲裁委不支持她的索赔请求。不服气的徐女士又告到法院,理由很充分:办公室抽烟本身就违反《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自己作为劳动者,有权批评这种危害健康的行为。而且朋友圈没指名道姓,算不上辱骂特定同事。她觉得公司不罚吸烟者反而罚自己,完全是本末倒置。可法院审理后,看法却不一样。法院首先认定公司的员工手册是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内容合法有效,其中明确把“辱骂同事”列为可立即解雇的情形。徐女士发的朋友圈里,“傻*”“去死”“诅咒全家”这些词,明显超出了正常批评的范围,带有强烈的人身攻击和恶意,就算没点名,结合办公室的实际情况,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特定对象,已经构成了辱骂。至于徐女士提到的《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法院也认可办公室抽烟确实不对,但强调维权必须用合法方式。比如可以向公司管理部门投诉,或者向监管部门举报,而不是在朋友圈用辱骂的方式发泄。就像法官说的,对方有错不代表自己就能用错的方式去对抗,两种错误不能互相抵消。二审法院也维持了一审判决,理由很简单:员工手册合法有效,徐女士的言论确实违反了规定,而且她所谓“只是谴责吸烟行为”的说法站不住脚,那些激烈的措辞显然超出了合理劝阻的范围。最终,徐女士的索赔请求被全部驳回。其实类似的案例不少:有人因为朋友圈骂领导被降职,有人深夜发圈攻击同事被开除,法院处理这类案子的思路都差不多。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朋友圈也不是私人情绪的绝对安全区。尤其是在职场语境下,发圈时的措辞和内容一旦涉及同事或公司,就可能触及规章制度的红线。说到底,徐女士的遭遇给所有人提了个醒:遇到职场矛盾,哪怕占理,也得选对解决方式。当面沟通、向管理方反映、依法举报,都是比在朋友圈骂街更有效的办法。毕竟解气重要,保住工作和权益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