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标签: 后宫史

司马炎登基后,后宫佳丽数不胜数,但是他却纳了一个丑女为妃,还封为贵嫔,仅次于皇后

司马炎登基后,后宫佳丽数不胜数,但是他却纳了一个丑女为妃,还封为贵嫔,仅次于皇后

司马炎登基后,后宫佳丽数不胜数,但是他却纳了一个丑女为妃,还封为贵嫔,仅次于皇后,而且每次宴会都让她陪伴。西晋咸宁年间,洛阳城流传着"洛阳纸贵"的奇闻。这典故源自寒门才子左思的《三都赋》,却鲜少人知道,这场文坛...
1915年一天,9岁的溥仪和乳母在床上正躺着,谁知,总管太监张谦和招呼也不打直接

1915年一天,9岁的溥仪和乳母在床上正躺着,谁知,总管太监张谦和招呼也不打直接

1915年一天,9岁的溥仪和乳母在床上正躺着,谁知,总管太监张谦和招呼也不打直接闯了进来。乳母赶紧背转身去,整理衣服,张谦和见状,打趣道:“皇上,您这嗜好得改改了!溥仪,1906年出生,是清朝道光帝的曾孙。1908年,他才两岁就被推上皇位,成了清朝最后一个皇帝。不过,那时候的皇帝只是个摆设,实权早握在慈禧太后手里,后来又落到摄政王载沣手上。溥仪小时候住在紫禁城,身边全是太监和宫女伺候着,吃穿用度看着挺讲究,可日子一点不自由。他没啥玩伴,也没正经上过学,老师教的都是些老掉牙的礼仪和经书。他年纪小,性子却被管得有点怪,有时候任性得不行,有时候又孤僻得让人觉得怪可怜的。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的江山眼看着要保不住了。溥仪虽然还是皇帝,但外面的世界早就变了天。到了1912年,袁世凯逼着他退位,清朝正式完蛋。那年他才6岁,退位后还留在紫禁城里,名义上有个“优待条件”,其实就是被软禁起来了。宫里的人还得叫他“皇上”,可这称呼听着更像是个笑话。溥仪小时候的生活,就这么被困在一个华丽的大笼子里,出不去,也没人真心管他。到了1915年,溥仪9岁,已经退位三年。那天,他跟乳母王焦氏在寝宫的床上休息。王焦氏是负责照顾他起居的人,年纪比他大不少,平时对他挺尽心。这时候,总管太监张谦和突然闯进来,连个招呼都没打。乳母慌忙背过身整理衣服,张谦和看着这情况,甩了句带刺的话:“皇上,您这嗜好得改改了!”这话听着是打趣,可语气里多少有点不尊重。溥仪毕竟才9岁,听了这话气得不行,当场就让人把张谦和赶出去。这事儿不大,却挺能反映宫里的怪氛围:一个退了位的皇帝,连点隐私和尊严都保不住。张谦和是宫里的老人,管着不少事儿,平时也算有点地位。他这话可能是随口一说,但也透出他对溥仪的态度——一个小孩皇帝,退了位还摆什么架子?溥仪虽然生气,可他那点小权威也就只能在宫里耍耍,出了紫禁城,谁还认他这“皇上”?这件小事,就像一面镜子,把溥仪那时候的处境照得清清楚楚。1915年这事儿过去没多久,溥仪的生活也没啥大变化,还是被困在紫禁城里。到了1924年,冯玉祥带兵进北京,直接把他赶了出去。从那以后,溥仪彻底没了皇帝的待遇,成了个普通人。他先是跑到天津,住进租界,后来又跟日本人搭上了线。1932年,日本扶持他在东北搞了个伪满洲国,他又当上了“皇帝”,不过这回连名义上的权力都没多少,完全是日本人的傀儡。1945年,日本投降,伪满洲国也垮了。溥仪想跑,被苏联抓了去,关了好几年。1950年,他被引渡回中国,进了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那时候,他从高高在上的皇帝变成了得自己干活儿的普通人,种地、扫地,啥都得学着干。改造了十年,1959年他被特赦,之后在北京找了个园艺的工作,算是安顿下来。1967年,溥仪在北京病逝,享年61岁。从1915年的小插曲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天,溥仪的日子就像过山车,从顶点摔到谷底。他小时候那点皇帝的架子,早被现实磨得一点不剩。那次张谦和闯进来的事儿,虽然只是个小片段,可多少能看出他后来的命:没实权,没自由,走到哪儿都被人摆布。1915年的这件小事,乍一看挺逗,细想想却有点心酸。一个9岁的小孩,本该是上学玩耍的年纪,却得在宫里装模作样地当皇帝,连跟乳母休息都能被人闯进来笑话。溥仪那时候的处境,其实就是清朝末年那股乱劲儿的缩影。宫里的人表面上还尊着他,实际上谁也不拿他当回事儿。这事儿不光是个笑话,更是那个时代的一个小切口,透出溥仪后半辈子逃不掉的悲剧味儿。再说张谦和那句话,带着点嘲讽,也有点随便。这说明宫里的人早就习惯了这种乱七八糟的日子,对溥仪的“皇帝”身份压根没多少敬畏。溥仪虽然气得要赶人,可他那点小脾气,除了给自己找点面子,又能改变啥呢?他后来的路,早就被时代和身边的人定死了。溥仪这一生,起起落落,多少有点让人唏嘘。他从紫禁城里那个被伺候的小皇帝,到最后在北京街头当个普通老百姓,经历的那些事儿,比戏文还曲折。1915年的那天,不过是他命运长河里的一滴水,可这滴水里,多少能看出点端倪来。
1701年,14岁的高氏被47岁康熙一连宠幸7天。这一晚,康熙又翻了她的绿头牌,

1701年,14岁的高氏被47岁康熙一连宠幸7天。这一晚,康熙又翻了她的绿头牌,

1701年,14岁的高氏被47岁康熙一连宠幸7天。这一晚,康熙又翻了她的绿头牌,李德全"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皇上,您今天要不要换个人?"康熙仰头喝光一杯鹿血酒:"废什么话?就是她!"清宫深处,一段令人惊诧的往事在春日悄然展开。康熙皇帝虽然日理万机,却对这位刚入宫的少女格外青睐。高氏,这个来自直隶正定府的女子,通过八旗选秀步入紫禁城,本是个默默无闻的小庶妃。说起康熙,这位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的皇帝,可谓是雄才大略。他平定三藩、收复台湾、抗击沙俄,将大清推向鼎盛。这位"千古一帝"在家事上却显得力不从心。他育有三十五个儿子、二十个女儿,偏偏儿女们给他添了不少烦恼。高氏的际遇颇为传奇。1687年出生的她,父亲高廷秀是汉军正蓝旗人。十四岁那年,她清秀的容颜吸引了四十七岁康熙的目光。那一周的宠幸,在宫中掀起轩然大波,连太监李德全都看不下去,跪地相劝。这段非比寻常的恩宠,为高氏带来了些许地位的提升。次年,她诞下皇十九子胤禝,后又生下一女和皇二十子胤祎。可惜的是,这些子女或早夭或平庸,未能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深宫岁月悠悠,高氏始终保持低调谨慎。她亲眼目睹了康熙晚年的家务纷争,见证了太子胤礽两度被废,看着皇子们为了皇位勾心斗角。1722年,康熙在畅春园驾崩,由四子胤禛继位。雍正即位后,高氏被封为皇考贵人,乾隆年间又晋升为皇祖襄太嫔。1746年,她在宁寿宫安详离世,终年五十九岁,葬于景陵妃园寝,谥号襄嫔。细究这段史实,不禁让人思索:一个年近半百的帝王,为何对年仅及笄的少女如此着迷?那七天的宠幸背后,又蕴藏着怎样的心绪?高氏的一生,究竟是历经沧桑的智慧,还是明哲保身的无奈?
1982年,青海18岁女兵修水管时,挖出大量银元,她四下张望,确定周围没人后,撒

1982年,青海18岁女兵修水管时,挖出大量银元,她四下张望,确定周围没人后,撒

1982年,青海18岁女兵修水管时,挖出大量银元,她四下张望,确定周围没人后,撒腿就往家里跑,没想到,这一举动,竟然解开了一个埋藏30多年的秘密。(参考资料:抖音百科——陶金兰)这个女兵名叫陶金兰,当时她正和伙伴们在青海的一处工地上忙碌着。那是一个炎热的夏日,太阳高悬,烤得大地都快冒烟了。陶金兰和工友们接到了修水管的任务,大家都在为改善当地的用水条件努力着。陶金兰一铁锹下去,就感觉碰到了什么硬邦邦的东西。她有些好奇,用力把周围的土扒开,一个破旧的瓦罐露了出来。她蹲下身子,轻轻碰了碰瓦罐,没想到,瓦罐一下子就碎了,里面的东西滚了出来,在阳光的照耀下,反射出银色的光芒。陶金兰捡起其中一个,擦去上面的泥土,竟然是一枚银元!她的心跳瞬间加快,又赶紧扒开周围的土,只见更多的银元不断冒了出来。陶金兰当时就懵了,这么多银元,自己这辈子都没见过。她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不能让别人发现,于是四下张望,确定周围没人后,撒腿就往家里跑。回到家,她把事情告诉了家人,家人也都震惊不已。但冷静下来后,陶金兰一家深知,这些银元来历不明,私自占有肯定是不行的。于是,他们决定向上报告这件事。消息很快传到了相关部门,政府立刻派出专业人员前往挖掘现场。随着挖掘工作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银元被挖了出来。几天的工夫里,足足挖出了将近7万枚银元,重量有2吨之多。除了银元,还陆续出土了1569个银锞,它们造型各异,工艺精湛,一看就价值不菲。这么多的银元究竟从何而来?这个问题困扰着在场的每一个人。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文物专家们开始了深入的研究。他们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走访了当地的许多老人,终于,一段被尘封了30多年的历史逐渐浮出水面。原来,这些银元与一个叫马元海的军阀有关。在民国时期,马元海在青海地区可谓是一手遮天。他凭借着手中的权力,疯狂敛财,搜刮了大量的民脂民膏。这些银元,就是他多年来积攒的财富的一部分。1949年,随着解放战争的推进,解放军一路西进,解放了大片土地。马元海预感到自己的统治即将结束,为了给自己留条后路,他决定将自己多年来积攒的财富埋藏起来。他找来了亲信,在青海的一处隐秘之地,挖了一个巨大的深坑,将67981枚银元和1569个银锭装在瓦罐里,埋了进去。他想着,等局势稳定了,自己还能回来把这些财宝挖出来。然而,马元海的如意算盘落空了。解放军很快解放了青海,马元海仓皇出逃,最终客死他乡。而他埋藏的这批财宝,也被永远地埋在了地下,直到1982年被陶金兰意外挖出。陶金兰的义举迅速引发全国关注。1982年7月,贵德县委、县政府召开表彰大会,授予兄妹俩"先进个人"称号,奖励自行车、缝纫机及500元现金,县武装部为其记三等功;同年9月,她被青海省军区树立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个人标兵",记一等功;1983年,获评全国"三八"红旗手,1987年更以"民兵英雄"身份赴北京出席解放军英模大会,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成名后的陶金兰,将精神追求融入日常。在县老干部局工作期间,她主动承担起照顾孤寡老人危忠义的责任,9年如一日为老人洗衣做饭、送医陪护,直至老人安详离世;同时,她长期资助一名贫困学生,从小学一年级直至其大学毕业。如今,这批银元作为历史文物陈列于青海博物馆,无声诉说着旧时代的沧桑。而陶金兰的故事,则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着价值——她的家乡贵德县将其事迹纳入青少年德育课程,当地学校设立"陶金兰奖学金",激励孩子们传承奉献精神。如今,当人们走进博物馆,看到这些银元时,都会不禁感叹这段传奇的历史。而陶金兰的名字,也将永远与这段历史联系在一起,被人们所铭记。她的这一发现,不仅为国家带来了珍贵的文物,也让一段被尘封的历史重见天日。从18岁的青春抉择到古稀之年的淡然从容,陶金兰的故事如同一束光,照亮着"什么是值得追求的人生"。那些埋在地下的银元终会被时光封存,但她用行动书写的"拾金不昧"四个大字,却在中华民族的精神长河中永远闪耀。
宋高宗赵构的后宫中,不乏才貌出众、在历史上留下独特印记的妃子,其中以下几位尤为著

宋高宗赵构的后宫中,不乏才貌出众、在历史上留下独特印记的妃子,其中以下几位尤为著

令人惊叹的是,她历经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执掌后宫及皇太后之位长达五十五年,堪称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后之一,其传奇经历在后宫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刘贤妃:临安女子刘贤妃,初入宫时位份低微,从红霞帔...
宋高宗赵构的后宫中,不乏才貌出众、在历史上留下独特印记的妃子,其中以下几位尤为著

宋高宗赵构的后宫中,不乏才貌出众、在历史上留下独特印记的妃子,其中以下几位尤为著

令人惊叹的是,她历经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执掌后宫及皇太后之位长达五十五年,堪称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后之一,其传奇经历在后宫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刘贤妃:临安女子刘贤妃,初入宫时位份低微,从红霞帔...
西哈努克身为一代亲王,一生风流情史不断。人到中年迎来了真爱,为了她还遣散后宫。他

西哈努克身为一代亲王,一生风流情史不断。人到中年迎来了真爱,为了她还遣散后宫。他

人到中年迎来了真爱,为了她还遣散后宫。他的儿子却一生未娶,人到晚年膝下一个孩子都没有。在柬埔寨有两位君王是非常的另类的,一位是现任柬埔寨的君主西哈莫尼,他的独特就独特在他身为君王却终身未娶。现在的他已经71岁的...
我们都知道封建王朝的君主都有后宫佳丽三千,但皇上的正妻只有一个,那就是后宫之首—

我们都知道封建王朝的君主都有后宫佳丽三千,但皇上的正妻只有一个,那就是后宫之首—

我们都知道封建王朝的君主都有后宫佳丽三千,但皇上的正妻只有一个,那就是后宫之首—皇后。在我们的认知里,皇后肯定是女性,这是毋容置疑的,但是历史上也出现过一个男皇后,听了就让人难以置信。这位男性皇后就是南北朝时期...

宋徽宗的后宫之中,数位妃子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人生印记,其中显肃皇后郑氏、显仁皇后韦

宋徽宗的后宫之中,数位妃子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人生印记,其中显肃皇后郑氏、显仁皇后韦氏、明节皇后刘氏、明达皇后刘氏、九华玉真安妃刘氏与汴京名伎李师师,她们的故事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显肃皇后郑氏生于开封,最初只是钦圣...
明朝年间,有一个名妓生得十分美貌。14岁那年,老鸨让她第一次接客,她答应了,但是

明朝年间,有一个名妓生得十分美貌。14岁那年,老鸨让她第一次接客,她答应了,但是

明朝年间,有一个名妓生得十分美貌。14岁那年,老鸨让她第一次接客,她答应了,但是提出了一个条件:价钱可以让老鸨定,但是接待的客人需要自己来定,老鸨急于用她来赚钱,于是很爽快的答应了。明朝年间,在繁华的京城中,青楼文化盛极一时。红柳阁,作为其中的佼佼者,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达官显贵、文人墨客。在这花团锦簇之地,有一位名叫瑞云的少女,以其倾城之貌和聪慧才情,成为了红柳阁的璀璨明珠。瑞云自小便被送入红柳阁,她的美貌与聪慧很快便引起了老鸨的注意。在老鸨的悉心教导下,瑞云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她的才情与美貌并重,使她在青楼中独树一帜。十四岁那年,瑞云如花似玉,老鸨见时机成熟,便欲让她开始接客。然而,瑞云却提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条件:她愿意接客,但必须由她自己选择客人。自此,红柳阁的门槛几乎被踏破,无数达官显贵、文人墨客都希望能与瑞云共度良宵。然而,瑞云却都拒绝了他们。她深知,唯有依靠自己的美貌与才情,才能寻得逃离此地的契机。对于那些仅垂涎她美貌的客人,她并不愿轻易敞开心扉,将自己的真心交付出去。老鸨看着那些失望的客人,心中不禁焦急起来。她担心瑞云的名声受损,更担心她的身价下跌。于是,她找到瑞云,试探地问:“云儿,你为何不接客?这样下去,你的名声可就毁了。”瑞云淡淡一笑,说道:“妈妈,我自有分寸。这些客人虽多,但真正值得我接待的却寥寥无几。我要等的,是一个能懂我、惜我的人。”老鸨听了瑞云的话,心中虽有不满,但也无可奈何。彼时,有一位姓李的书生听闻了红柳阁中瑞云的佳话,心中充满了对她的倾慕与好奇。他渴望能与瑞云相见,与她分享心中的诗篇与梦想。然而,李书生家境贫寒,他深知自己无法像那些达官显贵一样挥金如土。但他并没有放弃,他每日努力读书,希望能通过科举考试改变自己的命运。同时,他也时刻关注着红柳阁的动态,希望能有机会见到瑞云。终于有一天,李书生鼓起勇气,走进了红柳阁。他穿过华丽的走廊,终于见到了那位传说中的佳人——瑞云。瑞云美丽而聪慧,她的才情让李书生为之倾倒。两人相谈甚欢,仿佛彼此的灵魂在这一刻找到了共鸣。自那次与瑞云的一见钟情后,李书生的心中便再也容不下其他。他日夜思念着瑞云的身影,那美丽而聪慧的女子成了他心中唯一的牵挂。他更加努力地读书,希望能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与瑞云共度一生。然而,命运却似乎总是在捉弄人。一日,瑞云的额头上突然出现了一块墨斑,而且这块墨斑越来越大,逐渐侵蚀了她的美貌。老鸨见状,对瑞云的态度也日渐冷淡,将她丢进了厨房,让她每日与油烟为伴。瑞云的心中充满了苦涩与无奈,但她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就在这时,李书生的身影再次出现在了红柳阁。他得知瑞云遭遇变故后,心中十分担忧。他凑足了钱,决心将瑞云从苦难中解救出来。他站在厨房门口,目光坚定地看着瑞云,说道:“瑞云,我来接你了。”瑞云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与感动。她摇了摇头,苦涩地笑道:“李公子,我现在这幅模样,你何必还来找我?”李书生温柔地握住她的手,说道:“瑞云,你在我心中,永远是最美的。在我困难的时候,你没有嫌弃我,如今我又怎么会丢下你呢?”瑞云听后,泪水夺眶而出。她紧紧抱住李书生,感激他的不离不弃。两人决定离开红柳阁,开始新的生活。虽然他们的生活简朴,但却充满了温馨与幸福。他们相互扶持,共同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一日,一个白胡子老头突然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中。他自称是一位仙人,前来考验他们的感情。是他点上了瑞云脸上的墨斑,试图拆散他们。然而,李书生并没有因此放弃瑞云,他反而更加坚定地守护在她身边。仙人被他们的真情所打动,决定赐予他们幸福。他挥一挥衣袖,瑞云脸上的墨斑便消失无踪,她的美貌再次恢复如初。李书生和瑞云感激不已,他们紧紧相拥,感谢命运给予他们的考验和恩赐。自此以后,李书生和瑞云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他们相濡以沫,共同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