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标签: 船员

重庆忠县海事处及时救助受伤船员

重庆忠县海事处及时救助受伤船员

7月7日14时42分,重庆忠县海事处新生执法大队值班人员接到航行船舶“大洋22”轮紧急求助电话,称船上一名船员脚部受伤,疼痛难忍,请求帮助。接报后,执法人员立即核实船舶位置、旅客伤情等信息,并第一时间出艇,协助拨打...
长江上的“红色港湾”—长江海事党建引领服务船员新格局纪实

长江上的“红色港湾”—长江海事党建引领服务船员新格局纪实

在长江这条奔涌不息的水上运输大通道上,数以万计的船员常年以船为家,担负着保障航运畅通的重要使命。如何让这群“水上漂”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紧密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近年来,长江海事局党委坚持党建引领,聚焦组织覆盖、...
1993年,“银河号事件”中,美国人要检查所有货物时,我国外交官沙祖康让他们在6

1993年,“银河号事件”中,美国人要检查所有货物时,我国外交官沙祖康让他们在6

1993年,“银河号事件”中,美国人要检查所有货物时,我国外交官沙祖康让他们在60度的气温里进入货舱最底层检查,然后命人关闭了里面的电风扇……1993年7月7日,“银河号”从天津新港出发,满载628个集装箱,货物包括文具、五金工具和工业原料,目的地是中东。船员们按部就班地执行任务,完全没有预料到即将到来的麻烦。7月23日,美国政府突然对外宣称,根据中央情报局的情报,这艘船涉嫌向伊朗运送制造化学武器的原料——硫二甘醇和亚硫酰氯。美方要求“银河号”要么返航,要么接受检查。这个指控来得毫无征兆。中国政府第一时间站出来反驳,声明船上货物完全合法,没有任何违禁品,并指出美国的拦截行为违反了国际法。但美国态度异常强硬,直接派出了两艘军舰和五架直升机,在印度洋公海上对“银河号”进行跟踪和围堵。中东一些国家也在美国的压力下,拒绝让这艘船停靠港口,导致“银河号”只能在海上漂泊。从7月底到8月下旬,“银河号”在海上滞留了整整24天。38名船员面对的不仅是心理上的压力,还有实实在在的生存挑战。淡水和食物逐渐短缺,船长张如德通过无线电与国内保持联系,一方面汇报情况,另一方面尽力安抚船员的情绪。8月20日,一艘阿联酋注册的船只送来了淡水、蔬菜和水果,暂时缓解了物资危机,但这并没有改变僵局。与此同时,事件迅速发酵,引起了全球关注。中国媒体痛批美国“自封世界警察”的霸权做派,国际舆论也开始质疑美国情报的可靠性。这场风波不仅关乎一艘货轮的命运,更牵扯到中美在军控问题上的博弈,以及国际航运的规则和秩序。僵持了数周后,中美双方终于达成妥协,同意在沙特阿拉伯的达曼港进行检查。检查由沙特和美国联合团队执行,中国派出观察员监督。8月27日,“银河号”驶入达曼港,次日检查正式开始。这一天,成为了事件的高潮,也让沙祖康的名字被历史记住。检查当天,货舱内的温度高达60摄氏度以上。沙特和美国团队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携带探测仪器,对每一个集装箱进行搜查。中国观察员团队由外交官沙祖康带队,全程监督。就在检查进行到关键时刻,沙祖康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指示船长关闭货舱内的所有电风扇。原本就闷热难耐的环境瞬间变得更加恶劣,美国检查人员很快就被高温折腾得苦不堪言。汗水浸透了他们的防护服,有的甚至因为体力不支而晕倒,被抬出货舱急救。这一招看似简单,却充满了策略性。沙祖康没有直接对抗,而是通过环境条件让对方感受到压力。他本人则留在船长室,冷静地处理事务,摆出一副“你们要检查就自己扛着”的姿态。美国团队虽然怨声载道,但迫于任务压力,只能咬牙坚持,最终完成了所有货物的检查。然而,结果却让美方哑口无言——整整628个集装箱里,没有找到一丝化学武器的影子。9月4日,检查结束,中、沙、美三方签署了最终报告,确认“银河号”没有携带任何违禁品。美国的指控彻底落空,这场耗时37天、动用了卫星侦察和海上封锁的行动以失败告终。事后调查显示,美方的所谓“情报”不过是商业卫星的模糊影像和分析员的臆测,甚至连船员晾晒的衣物都被误认为是化学防护装备。这种低级失误让美国的情报机构颜面尽失,中央情报局东亚情报处的三名官员因此被撤职。1994年3月,美国通过外交渠道向中国支付了1300万美元的赔偿金,算是为这场闹剧画上了句号。但这件事的影响远不止于此。它暴露了美国情报工作的漏洞,也让国际社会对某些大国的霸权行为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与此同时,中国在这次事件中展现出的坚定立场和外交智慧,赢得了不少国家的尊重。“银河号事件”不仅是一场外交博弈,还推动了国际航运规则的完善。1996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新增了条款,明确规定军舰拦截商船必须提供确凿证据。这一变化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对此次事件的回应。此外,中国远洋运输公司也从中吸取经验,研发了集装箱电子封条系统,利用卫星实时监控货物状态,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对于中国来说,这次事件是一次主权的捍卫,也是一次国际舞台上的亮相。沙祖康后来回忆说,中国船员的意志比铁还硬,这不仅是对高温的忍耐,更是对国家尊严的坚持。而美国方面,一名参与检查的军官在回忆录中提到,每次看到唐人街的黑色布鞋,他都会想起“银河号”上的经历,可见这件事在他心中留下了多深的印象。在这场风波中,沙祖康无疑是最耀眼的人物之一。他在达曼港的决策,既体现了对局势的精准判断,也展现了中国外交官不卑不亢的风骨。关闭电风扇的举动,看似不起眼,却在关键时刻让美国团队吃了苦头,同时也给国内民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2009年2月,中国货轮经过亚丁湾时,突遭海盗猛烈攻击,船员们使用各种武器拼死反

2009年2月,中国货轮经过亚丁湾时,突遭海盗猛烈攻击,船员们使用各种武器拼死反

2009年2月,中国货轮经过亚丁湾时,突遭海盗猛烈攻击,船员们使用各种武器拼死反抗,船长和保安员被火箭弹炸成重伤,大家危在旦夕。2009年2月,中国货轮经过亚丁湾时,突遭海盗猛烈攻击。船员们拿起各种武器拼死反抗,船长和...

山东船员远程诊疗指导机制正式建立

加入该机制的医疗机构为船员提供24小时远程诊疗指导服务、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和船员健康管理服务,为船员线下就诊提供绿色通道服务,同时为船员家属提供专属健康关怀服务。目前,辖区37家海员外派机构全部加入该机制,航运企业...
1851年,美国一艘捕鲸船在太平洋斩杀了一条巨大的蛇形巨兽。光它的头都熬了10桶

1851年,美国一艘捕鲸船在太平洋斩杀了一条巨大的蛇形巨兽。光它的头都熬了10桶

1851年,美国一艘捕鲸船在太平洋斩杀了一条巨大的蛇形巨兽。光它的头都熬了10桶油,然而令人们感到诡异的是,这艘船最终未能如期返航。经过多年的搜捕,终于在一个偏远的小岛上找到了这艘船。19世纪中叶,美国捕鲸业可是个大买卖。那时候,鲸油点灯、润滑机器,鲸骨做衣服撑子,市场需求旺得不行。捕鲸船满世界跑,尤其是太平洋,成了船长们发财的热门地儿。1851年,“莫农加希拉号”从马萨诸塞州的新贝德福德港出发,带着满满的期望,要去捞一笔大的。这船不算顶尖,但装备齐全,船员也都是老手,个个想着靠鲸鱼油发家致富。领头的船长叫杰森·西伯里,1822年出生,家里好几代人都干捕鲸这行。他从小跟着老爹和叔叔出海,风浪里滚出来的经验,28岁就当上了船长。他的目标是北极海域,那儿新开了弓头鲸的捕猎场,油多骨硬,值钱得很。杰森不光想赚钱,还想在新贝德福德的捕鲸圈子里混出名堂。这家伙有胆子也有脑子,研究海图、算风向,带着船在太平洋上跑得挺顺。刚出海那会儿,一切看着都挺好。杰森管得严,船员干活麻利,食物和水备得足,能撑好几年。北极海域虽然有冰山和风暴,但杰森不怕,他觉得风险越大回报越大。这股劲儿让他带着船往前冲,可谁也没想到,这冒险最后会变成一场噩梦。1852年1月13日,船在南太平洋赤道附近晃荡时,瞭望员喊了一嗓子,说海面上有白沫子,像是鲸鱼群。杰森立马下令靠近,准备放小艇去叉鱼。可凑近一看,傻眼了——那不是鲸鱼,而是一条30多米长的巨型海蛇,鳞片闪着光,头大得吓人,牙还露在外面。杰森没犹豫,决定干掉它。船员们用鱼叉和绳子围攻,这蛇拼命挣扎,浪打得小艇差点翻。经过几个小时的硬仗,终于用长矛捅了它脑袋,蛇挂了。尸体拖上船,头熬了10桶油,皮晒干,肉腌起来,打算卖个好价钱。杀了蛇之后,船员们本以为赚了,可船上的气氛慢慢不对劲了。有人说晚上老听见怪声,像什么东西在水里咕咕叫;还有人瞅见海里有黑影晃来晃去,大家心里开始发毛。杰森估计没当回事,船继续往北开,想着赶紧到北极海域干正事儿。可这蛇的事,像是给后面埋了个雷。到了1853年秋天,船开到阿拉斯加阿特卡岛附近,又出事了。这回碰上的是一条更大的海蛇,比之前那条还猛。它直接撞船,船壳裂了口子,船员们拿武器反击,可压根没用。这大家伙撞得太狠,船撑不住,很快就沉了。杰森和船员全没了影,连个求救信号都没发出去。一直到1855年,一支搜救队才在一个没人住的小岛上找到了“莫农加希拉号”的残骸。船烂得不成样子,旁边散着些船员的骨头。骨头上还有裂痕,看着像是被啥东西狠狠压过。最瘆人的是,他们找到一本包着油布的日记,里头写着那条大海蛇撞船的事儿,说是“复仇”来了。日记里没提细节,但这说法让人背后一凉。“莫农加希拉号”的失踪到现在都没个准信儿。那条巨蛇到底是啥?有人说是海里的未知物种,毕竟海洋那么大,没探明白的地方多着呢。10桶油听着挺夸张,但19世纪捕鲸船的记录里,这种大油量的猎物也不是没见过。可后来那条更大的蛇又是哪来的?是巧合,还是真跟第一条有啥关系?日记里说“复仇”,听着有点玄,但船员骨头上的裂痕又让人没法不信。其实那年头,捕鲸船失踪不算啥稀罕事。风暴、冰山、设备坏了,都能让船回不来。可“莫农加希拉号”这事儿不一样,先是杀了怪兽,后是船毁人亡,还有日记撑着,咋看都透着股怪劲儿。19世纪的航海日志里,确实有些船员提过看见过怪东西,比如大得出奇的鱼或者蛇,但都没这次这么具体。现在科学家对这种巨型海蛇的说法挺怀疑。30多米长的蛇形生物,搁今天没啥证据支持。可能是船员看错了,把大王乌贼或者啥别的玩意儿当成了蛇。熬出10桶油听着多,但抹香鲸一头就能出几十桶,说明这东西体型不小,油脂也多。日记里的大蛇撞船,可能真是自然灾害,比如撞上了暗礁或者浮冰,船员吓得慌了,就脑补了个“复仇”的故事。说实话,这事儿听着挺带劲,但也得动动脑子。那年头海上啥怪事都有,船员们风吹日晒,精神头不一定多好,看见个大东西就瞎猜也正常。10桶油听着唬人,可捕鲸船的桶不大,算下来也就几百加仑,没准真是啥油多的海兽。至于沉船,太平洋那么大,风暴一刮,船扛不住也正常。那日记可能是船员吓破胆写的,添了点油盐酱醋,想留个吓人的故事。

《2024年中国船员发展报告》发布,全国注册船员超203.58万人

6月25日,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发布《2024年中国船员发展报告》(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我国船员队伍规模持续扩大,截至2024年年底,全国注册船员总数超203.58万人,同比增长2.7%。其中,海船船员97.01万人,同比增长2.8%...

覆盖全部52座码头福州发布船员上下岸服务指南

6月19日,随着福州海事局发布《福州港船员上下岸服务指南》(简称《指南》)第三批10个码头服务信息,福州港所有52座码头的船员上下岸指引全部向社会公布。该举措将有效化解困扰船员的“下地难”问题。该《指南》主要内容包括...
覆盖52座码头,福州发布船员上下岸服务指南

覆盖52座码头,福州发布船员上下岸服务指南

6月19日,福州海事局发布《福州港船员上下岸服务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第三批10个码头服务信息,福州港所有52座码头的船员上下岸指引全部向社会公布。该举措将有效化解困扰船员的“下地难”问题。该《指南》主要内容包括...

重庆涪陵海事雨夜紧急救助生病船员

“重庆涪陵海事,我船一名船员突发疾病,肚子疼痛难忍,急需送医治疗,请求救援”,6月19日凌晨1时10分,重庆涪陵海事处执法人员接到“天畅XXX”轮船方电话求助。接报后,重庆涪陵海事处北拱大队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登乘海巡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