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西安一工人干活时,脚下突然金光闪闪,然后挖出一个杯子,英国撒切尔夫人得知后说:“给我,我让香港提前回归。” 本文内容均基于权威历史资料整理撰写,文末有文献引用来源 1988年,陕西历史博物馆迎来了一位显赫的国际访客——时任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她的金发碧眼在中国的古董间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撒切尔夫人在一位中方讲解员的陪同下参观博物馆,虽然她面无表情地聆听着讲解,但当她的目光落在博物馆一件珍贵展品上时,她的眼神突然一亮,她停下脚步,几乎是被那件展品迷住了。 这件令撒切尔夫人如此着迷的文物是一件镶金兽玛瑙杯,被认为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也是中国第一批64件永久禁止出境展览的文物之一。这件艺术品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用红、橙、白三色相杂的玛瑙雕刻而成的,其材质在世界上极为罕见,被誉为“海内外孤品”。 撒切尔夫人在仔细观察了这件文物后,半开玩笑地说:“我能不能用大半个香港,换这个杯子。”尽管这只是一句玩笑话,它却充分体现了这件文物的珍贵与独特。 然而,关于这件玛瑙杯,有着一段几乎像小说一样的发现历程。1970年10月,西安南郊的何家村工地上,工人们在挖掘地基时意外发现了这件文物。在离地表不到一米的地方,工人们挖出了两个灰色的大陶瓮和一个银色的小罐。当打开陶瓮盖子的瞬间,金光四射,震惊了所有在场的人。镶金兽玛瑙杯就静静地躺在那银色小罐中,仿佛在等待着有缘人将它带回光明。 这个发现地点最终出土了1000多件文物,其中包括三件玛瑙器,但这件镶金兽玛瑙杯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它的整体造型奇特,前端是一个牛脸状的兽头,眼睛圆睁,显得威风凛凛;而嘴部却是一个金灿灿的狗嘴,这种混合的造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被归类为“神兽”。 关于这件杯子,有一个说法称它是“三无”产品:无来源、无原型、无确切年代。尽管它的历史背景依旧是一个谜,但这反而增加了它的神秘感和研究价值。 这件镶金兽玛瑙杯,由一整块红色的缠丝玛瑙精心雕刻而成,因其独特的牛角形状被命名。起初无法辨认这形状怪异的物品实为一只杯子,直至与古籍中牛角杯的描述相符,这才恍然大悟。因其形状,饮用时需握住杯体的角部,仰头饮于杯口的金制喙端,这种饮用方式在华夏传统中颇为罕见。 关于此杯的来源,它显然并非华夏原生之物。事实上,我们国内并不产红玛瑙,而历史记载中这类红玛瑙多源自中亚或西亚,尤其是波斯地区。根据《旧唐书》记载,在开元十六年,大康国(位于现今乌兹别克斯坦)曾献上类似兽首玛瑙杯的礼物。大康国在丝绸之路上是一个重要的商贸节点,其居民粟特人,自晋武帝时期起就在此区域从事贸易,控制了中国至拜占庭的商路。 作为丝绸之路上的著名商贾,粟特人将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货物卖到欧洲,同时从欧洲带回金银器物和印度的香料至长安,这个玛瑙杯很可能是通过这样的交易流入中国的。而另一种观点认为,这可能是唐代工匠使用外国进贡的材料,仿制西方风格而制作的。唐朝时期,长安城的文化交流非常活跃,许多外国人在此定居和经商。 尽管有专家认为玛瑙杯可能是唐代匠人的模仿作品,但这种可能性似乎较小,因为若真为唐代工匠所仿,通常会有成对出现的例子,而这样的酒杯迄今只此一件,未发现第二例相似之物。因此,玛瑙杯的确切起源和制作年代仍是一个未解之谜,可能需要更多的考古发现和文献研究才能揭晓。 该玛瑙杯出土于西安何家村,此地在唐代长安城是称为“兴化坊”的富裕区域,当时住着许多皇室成员和高官显贵。此外,何家村出土的文物包括来自不同地区和时期的多种货币,从唐代的“开元通宝”到日本和波斯的金币。 另一种更有可能的推测是这件玛瑙杯的主人可能是邠王李守礼。文物出土地点恰好是邠王的王府所在地。李守礼曾任唐代司空,相当于现代的工业部部长,主管皇宫手工业作坊和金银铸造业,他有充足的机会接触并收藏这类珍贵物品。
1970年,西安一工人干活时,脚下突然金光闪闪,然后挖出一个杯子,英国撒切尔夫人
春秋谈国际说
2024-05-18 01:40:18
0
阅读: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