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这一刀捅得可真够狠!中美贸易战打得火热的时候,日本突然跟进制裁,断供了十多种关键半导体材料,比如光刻胶、氟化氢这些"芯片粮食"。 说白了,日本这么干背后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既有美国的压力,也有日本自身的利益考量。 先说美国在背后的推波助澜。2025年4月,美国拜登政府多次向日本施压,要求其加强对华半导体管制,目的是遏制中国芯片产业的升级能力。 日本作为美国的盟友,不得不配合美国的战略,尤其是在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就曾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要求盟友配合对华技术封锁。 日本在2024年5月宣布限制23种半导体制造设备的出口,表面上声称是无差别执行,但实际上这些设备都是中国急需的,比如光刻机、刻蚀机等。 其次,日本想保护自己的技术优势。日本在半导体材料领域占据全球主导地位,尤其是光刻胶和氟化氢,信越化学的KrF光刻胶市场占有率超过80%,而中国自给率不足5%。 日本担心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快速崛起会威胁到其技术优势,因此通过断供来延缓中国的发展。 此外,日本企业如信越化学、东京应化等在材料研发上投入巨大,形成了技术壁垒,短期内难以被替代。 再者,日本国内政治因素也起了作用。岸田文雄内阁为了展示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选择跟随美国的步伐。 同时,日本国内对中国的警惕情绪上升,尤其是在钓鱼岛、台湾问题上的摩擦,导致日本政府采取更加强硬的对华政策。 此外,日本经济产业省在2021-2023年度向国有半导体公司Rapidus提供了近1万亿日元的补贴,试图通过政府支持来维持其在半导体领域的地位。 然而,日本的制裁也给自身带来了风险。中国是日本半导体材料的最大出口市场,断供导致日本企业面临短期损失。 例如,信越化学在2021年因地震导致KrF光刻胶产能受限,而2025年的断供进一步加剧了其市场份额的流失。 此外,中国在半导体材料国产化方面取得了进展,虽然高端材料仍依赖进口,但中低端材料的自给率已从2018年的15%提升至2025年的45%。 中国可能通过限制关键矿产出口来反制日本,这对日本的汽车、电子产业构成威胁。 总的来说,日本的制裁是美国压力、技术保护、政治考量的综合结果,但也暴露了其经济脆弱性。 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自主研发和国产化进程正在加速,未来可能减少对日本材料的依赖,而日本则需要在遏制中国和维护自身经济利益之间寻找平衡。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