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年,美国对中国的打压从贸易关税到技术封锁,再到国际舆论的抹黑,招招都想掐住中国发展的命脉。 2023年,美国进一步收紧对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出口管制,试图遏制中国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的突破。 面对这样的攻势,退让能换来喘息吗?历史早就给出了答案:退一步,敌人就进一步。 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签下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国破家亡,百年屈辱的教训刻在每个中国人的骨子里。跪下容易,可再想抬头,付出的代价是几代人的血泪。 回看历史,中华民族从不是靠忍让站起来的。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打响,新中国刚成立,物资匮乏,工业落后,面对的是世界头号强国美国。 可那一代人没有退缩,志愿军用血肉之躯守住了国土,也打出了中国的尊严。正是这场胜利,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有了话语权。 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背后是抗美援朝攒下的底气。没有那场硬仗,哪有今天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历史告诉我们,尊严从来不是别人施舍的,是自己拼来的。 这份拼劲,是一代代传下来的。祖辈爬冰卧雪,上战场抛头颅;父辈面朝黄土,勒紧裤带建国家。他们的苦,不是为了让后代享福,而是为了让后代有尊严地活着。 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百年前的模样,高铁遍布大地,北斗导航全球,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可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忘了根。 国际博弈中,软弱只会让对手得寸进尺。今天退让,明天可能连发展的机会都没有。 反制,不是国家高层的决策而已,更是每个普通人的责任。年轻人刷着短视频,讨论着国货崛起;工人在流水线上加班,为国产技术赶超世界;科研人员夜以继日,攻克一个个技术难关。 2024年,中国自主研发的C919客机投入商业运营,标志着中国在航空领域的重大突破。这些努力,都是反制的一部分。 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国家的未来。谁也不想让祖辈的牺牲白费,谁也不想让后代再低头。 这场仗,注定不轻松。经济压力、国际孤立,可能让日子更难过。但比起先辈们的苦,今天的难又算什么? 抗美援朝时,志愿军吃冻土豆,穿单衣作战,硬是打赢了。今天的中国,有底气、有能力,也有决心。 反制不是为了逞强,而是为了让世界知道,中国人站起来了,绝不会再弯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