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43年深秋的成都新津县,机场工地的乱石堆前,孩子们加入了建设大军。他们在挑石

1943年深秋的成都新津县,机场工地的乱石堆前,孩子们加入了建设大军。他们在挑石头,有人负责砸碎他们,而像他们这样的“童工队”,在1944年新津机场扩建工程中超过2万人,最小的不过8岁。 新津机场是盟军在亚洲最大的轰炸机基地之一,1943年扩建需平整5平方公里土地,耗用土石方300万立方米。国民政府征调川西14县20万民工,其中15%是12-16岁的儿童,他们被编入“少年凿石队”,承担破碎石料、搬运渣土等非技术性重体力劳动。新津县档案馆保存的《民工出勤簿》显示,13岁的张巧妹连续工作147天,每天工作12小时,换取全家每月15斤杂粮配给。 1944年5月新津机场竣工,4条3000米长的钢渣混凝土跑道可起降B-29重型轰炸机,从这里起飞的美军机群对日本本土实施31次战略轰炸,投弹1.7万吨。而支撑这一切的,是2万童工用血汗砸碎的80万吨石料——每块铺路石都浸着他们的指纹与血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