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甘草干姜汤是一道经典的中药方剂,其主要功效如下: 温中散寒 甘草干姜汤中的干姜性

甘草干姜汤是一道经典的中药方剂,其主要功效如下:

温中散寒

甘草干姜汤中的干姜性热,归脾、胃、肾、心、肺经,有较强的温中散寒作用,可驱散脾胃中的寒邪。对于脾胃虚寒所致的胃脘冷痛、喜温喜按、泛吐清水、大便溏薄等症状有很好的缓解效果。

无论是因外感寒邪直中脾胃,还是因脾胃阳气素虚,又复感寒邪而致的寒证,甘草干姜汤都能发挥温中散寒的功效,以恢复脾胃阳气,改善脾胃虚寒的状态。

回阳通脉

干姜能温通阳气,与甘草相伍,有回阳救逆之效。可用于治疗阳气衰微,阴寒内盛所致的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危重症候。

当人体阳气虚衰,不能温煦四肢,出现手足厥冷,同时脉象微弱欲绝时,甘草干姜汤可通过温阳通脉,使阳气得以恢复,血脉得以畅通,从而改善厥逆症状,挽救生命。

温肺化饮

干姜还能温肺散寒,化除肺中寒饮。对于肺寒咳嗽、咳痰清稀量多、形寒肢冷等症状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肺主气司呼吸,若肺受寒邪侵袭,或素体阳虚,寒饮停聚于肺,导致肺气失宣,出现咳嗽、气喘等症状,甘草干姜汤可温肺散寒,化饮止咳,恢复肺气的宣发肃降功能。

调和药性

甘草在方中不仅能补脾益气,还能调和诸药。它可以缓和干姜的辛辣峻烈之性,使整个方剂的药力更加温和持久。

同时,甘草还能协调方剂中各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它们更好地发挥各自的功效,共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甘草干姜汤对中焦阳气虚的病机,同样有治疗作用。因此,临床中在前述脉证特征的基础上,右手关部也比较无力,属于不及脉,同样是此方的脉证。

甘草干姜汤还可治脾阳虚不能统血之衄血、吐血、下血等出血证。唐容川说: “吐血之证属实证者十居六七……属虚属寒者在吐血家十中一二……寒证者,阳不摄阴,阴血因而走溢,其证必见手足清冷,便溏遗弱,脉细微迟涩,面色惨白,唇淡口和或内寒外热,必实见有虚寒假热之真情,甘草干姜汤主之”(《血证论》)。

此方又可治胃阳虚寒的胃脘痛及肺脾阳虚不能制水之遗尿、劳淋。此方在治老人咳嗽漏尿、尿多尿频上有妙用。不仅老年人有此症状,中年人尤其是中年女性也会出现这类病症,这类症状都适用甘草干姜汤。 此外,甘草干姜汤又可治阳虚之咽痛,以具有虚寒性全身症状,咽喉部淡红不肿者为指征。

在现代临床应用中,甘草干姜汤及其加减方还被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消化系统疾病中的慢性胃炎、胃溃疡,呼吸系统疾病中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以及一些因阳气不足、寒邪内生所致的妇科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清代医家郑钦安在《医理真传》中指出:“按甘草干姜汤一方,乃辛甘化阳之方,亦苦甘化阴之方也。夫干姜辛温,辛与甘合则从阳化,干姜炮黑,其味即苦,苦与甘合则从阴化。”并用甘草干姜汤治疗“平人干咳无痰者”,谓“此元阴不足,而肺燥也。夫肺为金,生水之源也。元阴不足,由于肺燥不能生水,肺燥实由于元阴不足而邪火生,火旺克金,故肺燥。肺气燥,斯干咳作矣。法宜苦甘化阴养血为主,方用甘草干姜汤,合当归补血汤,加五味子治之”。

甘草干姜汤可苦甘化阴,可治阴不足,这一点是黄芪与干姜或人参与干姜相合不可能有的作用。当然,甘草与干姜相合治疗阴不足,必以大量炙甘草为君。说到此处,笔者想到了炙甘草方中的甘草,也想到了后世温病学家所说的“甘守津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