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耳鸣耳聋的发病,责之于内外两方面,内即脏腑、气血失调,外即外...
中医认为,耳鸣耳聋的发病,责之于内外两方面,内即脏腑、气血失调,外即外感、饮食习惯、外界环境等。
/
门诊上最常见的无外乎就是:痰湿阻滞经络,气血不畅,阳气不能上升至头面无法滋养耳脉,所以耳窍失养,耳鸣也就找上门了!
/
有味中药化痰非常厉害,就是半夏,性温,味辛,归脾、胃、肺经,是中医化痰祛湿的经典药材。
/
准备法半夏6克、茯苓10克、陈皮5克、生姜3片,将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煎煮20分钟,过滤取汁即可饮用。
适用于痰湿体质的人(常见体型肥胖、舌苔白腻、痰多胸闷),阴虚火旺者(表现为口干舌燥、舌红少苔、手足心热)慎用。
/
王先生,常年饮食不规律,喜爱油炸食品、辛辣油腻之物,缺乏运动,近半年多反复出现耳鸣,觉得是上火了,多次服用清热药物无效,这段时间耳鸣加重并伴随头部昏沉感,前来就诊。
/
自述耳鸣持续不断,耳内闷胀感明显,晨起头重如裹,身体困重乏力,食欲减退,饭后胃胀满,恶心呕吐,口中黏腻不爽,夜间睡眠浅且多梦,白天精神萎靡;舌胖,苔白厚腻,脉滑。
/
中医辨证:痰湿阻滞耳窍,兼脾胃虚弱。
开方:法半夏、茯苓、陈皮、白术、石菖蒲、天麻、砂仁、甘草等。
/
法半夏、茯苓、陈皮燥湿化痰;白术、甘草健脾益气,恢复脾胃运化功能;砂仁温中行气,防止补药壅滞; 石菖蒲芳香化湿、通利耳窍,直接改善耳鸣闷堵;天麻化痰熄风,针对头重、眩晕等情况。
/
服药1个疗程后,复诊时反馈耳朵闷胀感明显减轻,食欲增加,头部昏沉感缓解;
前后坚持调理3个月,每次复诊都根据情况调整药方,直至耳鸣基本消失,精神状态明显好转。
/
嘱咐他调整饮食,多食山药、茯苓等健脾食物,加强运动,以巩固疗效、防止痰湿再生。
阅读:44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