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一女孩刚出生就被父母弃养,19年之后,亲生父母突然出现,哭喊着要求与女儿相认,但是女孩却一口拒绝了,为此她遭到了亲生父母的谴责,说她是白眼狼。 电话铃声在夜晚突兀地响起,骆女士看到屏幕上显示的是"舅舅"二字,心头不由得一阵烦躁。她犹豫了片刻,还是接了起来。 "小骆啊,你弟弟已经交了女朋友,你们毕竟是亲兄妹,以后应该多走动走动。"电话那头,舅舅的声音透着某种刻意的亲热,"你亲生父母一直很想念你,他们真的很后悔当初..." 骆女士没等他说完就打断了,"舅舅,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我不想和他们有任何联系。" 挂掉电话,骆女士望着窗外的夜色,思绪不由自主地回到了四年前的那个下午。那是她19岁那年,两个陌生人突然出现在了养父母家门口,自称是她的亲生父母,眼含热泪地要求与她相认。 "你是我们的骨肉啊,我们日夜思念..."女人哭喊着想要抱住她,骆女士却像被烫到一般后退了几步。 站在一旁的养父母神情复杂,但只是轻声对她说:"孩子,这是你自己的事,我们尊重你的任何决定。"这句简单的话,让骆女士感到一阵暖流涌上心头。 自那以后,这对"亲生父母"便开始了他们漫长的纠缠。他们会以各种理由给骆女士打电话,每次通话最后都会变成对她的指责:"你怎么能这么狠心?你这个没良心的白眼狼!"他们甚至还把矛头指向了骆女士的养父母,指责是他们从中作梗,阻碍亲情重聚。 骆女士出生于1998年,在她还未满月时,就被亲生父母送往了福利院。多年后她才得知,自己被抛弃的原因竟然仅仅是因为她是个女孩。当时他们家的楼房已经建好,经济条件也还不错,只是因为重男轻女的思想作祟,他们选择放弃了这个初生的女婴。 更讽刺的是,在送走她两年后的2000年,他们生下了一个男孩——她的弟弟,然后他们的生活继续前行,仿佛从未有过她这个女儿。 养父母家只有骆女士一个孩子,从小到大,他们把全部的爱都给了这个并非亲生的女儿。记得有一次养母生病住院,恰巧那段时间她接到了亲生父母的电话,说他们身体也不舒服,要她过去照顾。 "我当时就很明确地跟他讲过,"骆女士回忆道,"我说你还有儿子,我妈就只有我一个,我如果抛下我妈,然后去找你,那我妈妈一个人在医院里怎么办。" 民间有句俗语:"生身之恩大于人,养育之恩大于天。"这句话在骆女士的生活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当她站在养母的病床前,紧握着养母消瘦的手时,电话那头传来了亲生父母略带责备的声音:"我们也生病了,你什么时候能过来照顾我们?" 骆女士沉默片刻,语气坚定地回答:"你们还有儿子,我妈妈只有我一个人。我不可能抛下正在生病的养母不管。"挂断电话后,她看着养母虚弱却温暖的笑容,心中有了更加明确的答案。 如果是因为家庭困难或者其他不得已的难处而被送走,骆女士或许能够理解亲生父母的选择。然而,当她了解到自己被抛弃仅仅是因为性别——因为她是个女孩,而亲生父母当时的经济条件并不差,这个事实让她无法释怀。 "对不起,我不能原谅你们,也不能接受你们。"这是骆女士在19岁那年,面对突然出现、泪流满面求相认的亲生父母时说的第一句话。那一刻,她感受到的不是血脉相连的亲情召唤,而是一种深深的背叛感。 这种拒绝让亲生父母感到震惊和愤怒,他们开始指责她"没良心"、"白眼狼"。更让骆女士无法接受的是,他们还把矛头指向了抚养她长大的养父母,声称是养父母小肚鸡肠,从中作梗,不让她与亲生父母相认。 "我养父母明确地跟我讲过,他们尊重我做的任何决定。"骆女士气愤地澄清,"恰恰相反,是我自己不愿意跟你们相认。" 令人讽刺的是,亲生父母在抛弃她后不久,就在2000年生下了一个儿子。如今,这个弟弟已经交了女朋友,亲生父母派舅舅来联系骆女士,希望兄妹之间能够"好好相处"。这种突如其来的"亲情关怀",在骆女士看来不过是一种虚伪的表演。 "十月怀胎生下了我,但也把我抛弃了。"骆女士说,"其实作为一个成年人,怎么说自己是无所谓的,但是如果涉及到我养父母,那肯定是接受不了的。"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亲生父母不要打扰她和养父母平静的生活。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有"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的说法,认为不管父母如何,子女都应该尊敬和孝顺。但对骆女士来说,真正的亲情不是靠血缘关系强加的道德束缚,而是日复一日的关爱与陪伴。 "亲生父母是没有道德的人,为什么要来道德绑架我?"骆女士最终通过舅舅向亲生父母传达了自己的决定:请不要再联系我,不要再打扰我和养父母的生活。这不是一时冲动的拒绝,而是她经过深思熟虑后,对自己人生和亲情的郑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