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32年,张学良赞助给刘长春8000大洋,让他去参加洛杉矶奥运会,坐了22天的

1932年,张学良赞助给刘长春8000大洋,让他去参加洛杉矶奥运会,坐了22天的邮轮之后,刘长春到了赛场才发现,别的运动员穿的都是跑鞋,只有自己的鞋是皮质的。 那会儿国家动荡,南京政府连饭都快管不过来,哪还有人管奥运会?眼看报名截止,眼看中国要成世界笑话,是东北军少帅张学良拍了板,自己掏了8000块大洋,把刘长春给送出去了。要知道,那年头八千大洋能在北平买一套四合院,可刘长春只拿着它,买了张去美国的船票、几身衣服,还有一双运动鞋。   说是运动鞋,其实就是老师傅用牛皮和羊皮给赶制的,鞋钉都是铁匠打的。临走那天,鞋匠一边给他量脚一边直嘱咐:“小祖宗,这鞋得撑到美国,别提前报废了!”   刘长春是大连人,从小就是跑步的好苗子,小学操场上那条土道被他跑得直冒烟。可惜家里穷,中学只念了一年就去当学徒。天无绝人之路,后来东北大学招体育生,一个主考官看他百米跑得飞快,当即破格录取。那学校谁办的?还是张学良。   奥运临近,刘长春扛着国旗上了船,一坐就是二十二天,洋人住头等舱,中国代表团六个人挤三等舱,每天吃咸鱼硬饼子。教练宋君复一边看着他在甲板练高抬腿,一边急得跳脚:“别练太猛,把鞋磨坏了可咋办!”这不是玩笑,有次浪打进船舱,刘长春不顾一切冲过去救那双鞋,结果膝盖磕得乌青半个月。   到了洛杉矶,码头上早站满了华侨,挥旗呐喊,哭着笑着欢迎这个“孤勇者”。开幕式那天,四十多个国家入场,中国代表团就他一个人走在队伍最前,白背心上“中國”两个字格外扎眼,看台上响起的“中国加油”震得人眼眶发热。   百米预赛那天,刘长春心里跟十五只水牛打架似的,翻来覆去睡不着。第二天一上跑道,看到身边黑人选手脚上都是钉鞋,再低头看看自己这双皮底鞋,像提着块砖头。枪响那一刻,他还是冲出去了,可跑了不到一半,腿脚就像灌了铅,身子还没从海上晃悠过来,最后只拿了小组第六,比平时慢了两秒。   比赛结束,他一个人蹲在跑道边,摸着磨破皮的鞋帮子,眼泪啪嗒掉在煤渣上。美国记者凑过来问感想,翻译支支吾吾说不清,他一句话没说,只是死死地揣好那双磨破的鞋子。   那年回国更难,钱花光了,代表团能当的都当了。到上海码头时,风大浪大,连个人影都没有。一个拉黄包车的认出了他,死活不收车钱,说:“您是我们中国人的这个!”说完还竖了个大拇指。   虽然没拿奖,但全国老百姓都知道了他。第二年,全运会田径项目报名人数翻了十倍。那双磨破的鞋子,被收进了东北大学的陈列室。后来日本人打进东北,把鞋当战利品抢去了东京。好在做鞋的上海老师傅还记得样子,五十年代照着做了双一模一样的,如今摆在南京体育博物馆里。   抗战爆发后,刘长春去西南联大教体育。日本飞机来轰炸,他背着一个行动不便的老教授跑下山,硬是跑赢了汽油桶在山坡上打滚的速度。战后他一直教书育人,过得清清淡淡,但一提起当年奥运,他总说:“对不住张少帅那八千大洋。”   1983年,洛杉矶再次办奥运,组委会给刘长春寄了请柬,他摇着头说:“去不动了,替我看看当年那条跑道还在不。”   第二年,中国代表团拿下十五块金牌。消息传来的那天,刘长春拿出一张泛黄的旧照片,摆在桌上,对着照片喝了半斤高粱酒。   有人问他,当年参赛是啥感觉?他家后人学着老爷子的山东口音说:“啥感觉?饿得前胸贴后背,跑起来直打晃……可心里那团火啊,烧得旺!”

评论列表

用户44xxx43
用户44xxx43 1
2025-05-07 18:57
[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