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印度人为什么总觉得比中国强?说个难听的,在中国,贪官上任发现当地没钱,第一件事就

印度人为什么总觉得比中国强?说个难听的,在中国,贪官上任发现当地没钱,第一件事就是发展当地经济,然后趁机捞油水。在印度,贪官上任之后根本不管你当地啥情况,直接开捞,连基本的基建都能搞成“豆腐渣”。   先说腐败这事儿。印度的腐败可是全方位渗透的——从电信牌照发放到工程招标,从警察执法到教育医疗,几乎每个环节都能明码标价。比如2010年震惊全球的“2G丑闻”,时任电信部长拉贾以白菜价把运营牌照卖给关系户,直接让印度政府损失310亿美元,相当于当年国防预算的两倍。   更讽刺的是,印度媒体曝光这起丑闻后,最高法院罕见点名批评总理辛格,质问为何拖延调查11个月,但最终涉案官员大多只是象征性处罚,主犯拉贾至今还在喊冤。这种“抓小放大”的反腐模式,让印度老百姓都自嘲:“腐败就像空气,你可以抱怨,但离不开它。”   反观我国,过去十年反腐力度全球罕见。从“打虎拍蝇”到国际追逃,从制度性改革到技术反腐,清廉指数从2014年的第100位跃升至2022年的第66位。   更关键的是,中国贪官要想长期捞钱,往往得先把地方经济搞上去——毕竟“水大鱼大”,只有蛋糕做大了,油水才够分。这种“发展型腐败”虽然可恨,但客观上推动了基础设施的快速升级。比如中国高铁里程从2008年的1400公里飙升到2023年的4.5万公里,而印度至今连一条像样的高铁都难产,唯一在建的“孟买-艾哈迈达巴德高铁”因为征地腐败和资金挪用,工期已经拖延了7年。   还有个关键因素是信息茧房。印度文盲率高达24%,很多人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更别说辨别信息真伪了。印度媒体又长期妖魔化中国,比如把中国高铁说成“豆腐渣工程”,把5G技术污蔑为“监控工具”。这种片面报道让印度民众形成错觉:中国虽然GDP高,但社会一团糟,而印度虽然穷,但“自由民主”才是正道。   更搞笑的是,印度精英总拿人口、英语熟练度这些虚头巴脑的优势说事,却对基础设施落后、贫富差距悬殊等现实视而不见。比如印度虽然有14亿人口,但能达到跨国公司用人标准的工程毕业生仅15%,富士康印度工厂的良品率只有50%,而中国工厂高达95%。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印度人总爱跟中国比“潜力”。他们说印度人口结构年轻,未来经济增长会超过中国。但现实是,印度GDP总量只有中国的五分之一,人均GDP更是不到中国的三分之一。更致命的是,印度的种姓制度和社会分裂严重拖累了发展。低种姓人群占总人口的40%,却只能从事掏粪、捡垃圾等“贱业”,连基本的教育和医疗都得不到保障。这种社会结构下,所谓的“人口红利”不过是海市蜃楼。   当然,印度并非一无是处。在仿制药、IT外包等领域,印度确实有两把刷子。但这些优势放在全球产业链里,不过是“打工仔”角色——印度药企97%的原料药依赖中国,IT行业也主要承接欧美低端业务。反观中国,已经在5G、新能源、半导体等高端领域实现突破,连印度人引以为傲的软件业,中国也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赛道快速超车。   说白了,印度人的自信很大程度上是“井底之蛙”式的自我安慰。他们习惯了在南亚次大陆当“老大”,却不愿正视与中国的全方位差距。这种心态,就像一个穷亲戚天天跟富豪邻居比谁更“自由”,却选择性忽视对方早已住上豪宅开上豪车的事实。真正的强大,从来不是靠嘴皮子吹出来的。   当印度政客还在忙着捞钱和搞政治斗争时,中国已经用高铁、5G、空间站这些硬实力,在国际舞台上狠狠甩出了几条街。未来十年,中印差距只会越拉越大,到时候印度人恐怕连“迷之自信”的底气都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