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称中国须答应三个条件,否则中印关系很难正常化,解决边界问题、中国撤军、取消贸易限制。 中印边界问题就像一团乱麻,双方争议地区加起来有1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福建省的面积,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后,两边都在边境增兵,现在各自驻扎了至少5万军队。 有趣的是,两边军队现在玩起了"躲猫猫"游戏,你在这个山头搭个帐篷,我就在对面也支一个,但都默契地保持距离。 苏杰生这次说的是"解决摩擦"而不是"解决争议",这个说法很值得琢磨,就像两个邻居在争一块地,一时半会儿说不清是谁的,但至少可以先约定好不打架。 让中国单方面撤军,这个要求听起来有点"双标",不过仔细看苏杰生的原话,他说的是"部队重新部署",这个说法就灵活多了,实际上在有些地方,中印军队已经在玩"错峰出行"的把戏:你上午巡逻,我就下午去,避免直接碰面。 说实话,在海拔4500米的高原驻军,光是后勤保障就是个大麻烦,所以两边其实都有撤军的动力,只是谁先迈出这一步的面子问题。 印度对中国贸易逆差高达1010亿美元,莫迪政府这几年一直在搞"去中国化",但现实很打脸:禁了TikTok,印度自己的短视频APP用的还是中国技术,说要抵制中国手机,结果零部件80%还得从中国进口。 中国对印度的贸易限制也很"精准",比如突然严查印度辣椒粉,这一下就戳到了印度的痛处,因为印度每年靠出口香料能赚17亿美元,这就好比两个人吵架,一个把另一个最爱吃的零食给禁了。 值得注意的是,苏杰生绝口不提两件事:一个是"一带一路",印度死活不愿加入,但又眼红中巴经济走廊,另一个是“美日印澳联盟”,这个明显针对中国的小圈子让印度很纠结,既想跟着美国混,又舍不得中国的市场。 他选择在新加坡说这番话也很讲究,就像两个人闹矛盾,不在家里吵,偏要跑到小区广场上说,明显是想让更多人来评理。 1954年中印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时,谁能想到70年后这两个亚洲大国连基本和平相处都成问题。 印度外长苏杰生最近提出的三个条件,表面看像是改善关系的"通关攻略",实则暴露了印度既想赚中国钱又放不下戒备的矛盾心理,跟着美国搞对华围堵的是它,离了中国制造不行的也是它。 这些条件本身就不太公平,要求中国单方面撤军显然不现实,而印度自己也没少对中国企业使绊子,这就像吵架时要求对方全盘让步自己却寸步不让,其实要破局不妨换个思路,双方完全可以在环保、抗疫这些低敏感领域先开展合作,毕竟两个闹别扭的人要立刻解决核心矛盾太难,不如先找点其他事情缓和气氛。 印度该清醒认识到对抗对谁都没好处,中国也需要理解这个崛起中邻国的合理诉求,两个文明古国相处,最该捡起老祖宗"和而不同"的智慧,做生意不一定要当朋友,但至少别当敌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