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越南拼了!中国上不上?最近越南出台了个决议,说是2026年7月开始,河内中心地带

越南拼了!中国上不上?最近越南出台了个决议,说是2026年7月开始,河内中心地带就不让燃油摩托跑了,这就好比给燃油摩托画了个圈,把它们都圈在中心区域之外了。到了2028年1月,河内中心区域连燃油汽车也不让走了。等到2030年的时候,不管是摩托车还是燃油汽车,那都得全面受限。 你瞅瞅全世界,这么干的也不止越南一个。挪威早就说了 2025 年就不卖燃油车了,现在街上跑的车,十个里有九个是电动的。荷兰更厉害,2030 年起,连那种油电混合的车都不让卖。这些欧洲国家有现成的充电桩网子,还有干净的能源撑着,越南凭啥敢这么跟? 你去河内的医院看看就知道了。那儿的儿科医生说,2024 年来看哮喘的小孩,比五年前多了快一倍,八成都是从市中心来的。家长们抱着孩子排队挂号,手机上的空气质量 APP,老显示 “严重污染”。这种实打实的难受,让这政策推起来,老百姓大多都能接受。 但改路子哪是那么容易的事。越南的摩托车比人都多,差不多俩人就有一辆。这背后可是好多人的饭碗 。 修车的、加油站干活的、卖零件的,整个产业链上拴着两百多万人吃饭呢。禁令一出来,胡志明市的摩托车零件市场,东西都开始降价甩卖,摊主们都在琢磨着,要不要转行去学修电动车。 这事儿让人想起中国柳州。柳州以前靠燃油车零件厂吃饭,2015 年开始大力推新能源车,现在街上跑的五菱宏光 MINI 特别多。但刚开始那阵,不少老工人得重新学装电池的技术,小区里的充电桩,也是过了三年才慢慢多起来,让大伙习惯了晚上睡前把车插上电。 越南敢这么干,可能也是因为外资闻着味儿来了。中国的比亚迪 2024 年在海防市开了电动车厂,打算一年造 15 万辆;日本本田把东南亚第一个电动摩托研发中心放河内了;就连特斯拉,也在南边的平阳省考察,想建充电的网子。这些钱和技术进来,让越南觉得好像能跟上这波转型。 可能源这块的账得算明白。越南现在 70% 的电都来自烧煤,电动车多了,电厂的烟囱就得冒更多黑烟。环保组织算过,要是 2030 年电动车能占 60%,全国烧煤发电的需求就得增加 18%,排放的脏东西可能反而更多。这就跟把客厅的垃圾扫到厨房似的,脏东西只是换了个地方。 欧洲那边也有教训。德国刚通过 2035 年禁售燃油车的法案,汽车工会就不乐意了 。 他们担心 60 万汽车工人里,一半人学不会电动车的新技术。越南的工会本来就没啥话语权,那些在摩托车厂拧螺丝的工人,以后能干啥去? 但从健康方面看,好处慢慢能显出来。曼谷 2019 年试着在市中心不让摩托进,三年下来,得呼吸病住院的人少了 12%,政府在看病上的花销省了 47 亿泰铢。河内要是能坚持十年,省下来的医药费说不定能盖几十所学校。这账老百姓心里清楚。 少去几趟医院,比省那点油钱划算多了。 中国的城市也面临着类似的选择。深圳 2017 年就试着用纯电动出租车,现在街上几乎看不到燃油的了;北京把充电桩也算进老小区改造里,去年私人充电桩比加油站还多。但成都、武汉这些中西部城市,燃油车还是主流,车主们担心的不是政策严不严,是半夜找充电桩的时候,导航别把自己导到死胡同里。 全球往绿色转型,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印度 2023 年想不让卖燃油两轮车,被本土车厂联合告到最高法院;巴西计划 2030 年让电动车占 40%,可因为开锂矿破坏雨林,遭到不少人反对。越南这么激进,可能也是没办法 。 等不起欧洲那样慢慢来,只能靠政策硬推。 街头老百姓的反应最真实。河内有个小贩,把三轮车改成电动的,每天能多赚点,因为电费比油费便宜;有个退休老师却犯愁,自己骑了十年的摩托,明年可能只能在郊区转悠了。这些普通人的高兴和发愁,才是这波转型最实在的样子。 越南这一步迈得挺急,但也算踩在了全球的节奏上。中国要不要跟着走?答案可能不在政策文件里,而在每个城市的充电桩旁边,在每个家庭买车的清单上,在每个孩子能不能在蓝天下痛快玩耍的期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