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到人民日报了”!近日,湖北宜昌,95岁抗美援朝老兵凌晨迷路找不到家,好心女子帮忙报案,民警来了以后,老人却一脸内疚地说:“我不该麻烦你们的,可是我实在想不起回家的路啊,我是66军的……网友:老人家忘了自己家在哪,但却记得以前所在部队是66军!
七月八号凌晨,湖北宜昌的天色还一片漆黑。
西陵区街头的路上,行人稀稀疏疏,已经很少见到人了。只有路边的便利店还透出光亮。
就在这时,在靠近西陵派出所辖区的一个地方,一家烧烤店里的服务员望女士,注意到了店外路边站着的一位老人。
老人家满头白发,拄着拐棍,站在那里已经好一阵子了,走起路来有些蹒跚,东张西望,像是在寻找什么,又像是找不到方向,显得非常迷茫。
望女士放下手里的活,走出去关心地询问。
老人家脸上带着焦急,说自己是晚上在家待着闷,想下楼走一走透透气。
谁知走着走着,四周的楼房看着都差不多,自己竟想不起来到底住在哪一栋楼、哪个门了。
他还念叨着联系不上女儿,心里头着急上火。
看着老人家年纪特别大,行动又不太利索,望女士担心他一个人深夜在外面有危险,马上回到店里拨打了报警电话,向西陵派出所求助。
接到电话的值班民警蔡岫君和辅警丁超立刻驾驶警车赶往现场。
他们很快就在烧烤店门前,找到了那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和站在旁边看护的望女士。
两位警官赶紧快步走上前。
他们观察到老人脸上布满深深的皱纹,背却挺得笔直。
老人家虽然一时想不起回家的路,有些困惑和焦急,但精神还算清楚。
为了确认老人的身份,协助他找到家,警官细心查看了老人随身的物品。
在他身上,发现了一本退役军人优待证。
打开证件,里面还小心翼翼地夹着一张旧照片。
照片已经有些褪色发黄了,但上面映出的是一位年轻军人,穿着旧式军装的挺拔身姿,眼神明亮,英气勃发。
老人眼神望向远方,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坚毅,慢慢说道:“我是1950年参军,打过抗美援朝的。”
他的声音低沉却清晰,“我是66军的。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今年95岁了……”就在听到老人家亲口说出“66军”、“共产党员”这几个字时,旁边的蔡警官,连带着旁边的望女士和还没散去的摊主,都不约而同地安静了。
大家的心头被一股强烈的敬意和莫名的感动填满。
这位古稀之年的老人,在七十多年前国家最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地穿上军装,踏上了保家卫国的战场,成为“最可爱的人”中的一员。
历经烽火硝烟,又默默走过漫长的平凡岁月。
现在他深夜迷路,首先感到的竟然是不好意思。
当民警准备扶他上车送他回家时,老人一个劲地摆手,神情诚恳又带着歉意,反复地说着:“麻烦了,麻烦了。我不该打扰你们工作,这点小事不该……”朴实的几句话,透着他心底里那份,总怕给旁人添负担的心思。
越是了解他辉煌的过去,听着他此刻这句句谦逊的话,越让人觉得这份人品实在难得,也格外让人感到温暖和心疼。
民警蔡岫君轻声安慰老人家不要多想,一边仔细核对优待证上的信息。
确认地址后,他们小心地搀扶着老人,坐进警车的后座,一点点地向着老人的住处方向驶去。
到了老人所在的小区楼下,蔡警官和丁辅警一左一右,搀扶着老人慢慢地、一步一步地走上台阶,准确无误地将他送回了自己的家门。直到看着老人安稳地坐在了家里,确实没有不舒服的地方,两位民警才放下心,悄悄地关上门离开。
这件事,记录在西陵派出所的出警记录上可能只是简单的一条:深夜帮助一名走失老人安全回家。
但亲眼看过这位老人样貌的人,感受过他经历风霜雪雨后依旧挺直的腰杆,体会到他那份深植于骨子里的、不愿给人添麻烦的实诚心思,就会明白其中蕴含的不平凡的重量。
无论是当年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冲锋陷阵,用青春和热血守护和平与家园,还是如今在这安宁平静的夜晚,怀着一颗谦逊的心面对迷路的难题,他的名字和他的故事,都值得被我们用心记住,真诚致敬。
这些老英雄们身上流露出的精神光芒,实实在在地展现着一种好的人品,永远温暖人心,也照亮着更多人脚下的路。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