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专家评价:中国很多武器性能超过美国,但都有一个共同缺点!中国造的新式武器越来越厉害,像东风-17导弹、055大驱这些,性能指标确实比美国同类型武器还要猛, 在过去这几年,中国军工的发展,就像按了加速键。从导弹到无人机,再到万吨级大驱,每一样拿得出手的装备,都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刷存在感。 俄罗斯的军事专家看得也很仔细,瓦西里·卡申这位在莫斯科高校任教的研究员,最近就公开表示:中国很多新式武器的技术性能,已经在多个领域超过了美国。 这话可不是空口说白话,卡申点名了几个代表性装备:东风-17、PHL-191火箭炮、055型驱逐舰,还有彩虹和翼龙系列无人机。 他说,在这些领域,中国不仅做到了赶上,有的已经实现了反超,而且不仅技术新,数量还多。 美国虽然在核力量和航母技术上还占优,但在常规武器的硬碰硬上,优势正在变得越来越模糊。 比如那个东风-17导弹,速度能跑到10马赫,光听着就让人头皮发麻。这种高超音速导弹不是简单地直线飞,而是在空中打水漂似的变轨,这种机动能力让所有现有的反导系统基本上都白搭。 美国的AGM-183导弹原本也想比拼一下,但几次试射不是失败就是延期,最近干脆已经被取消项目了。 再看看火箭炮,中国的PHL-191射程拉到了500公里,已经快赶上战术导弹了,而且精度也不差。 美国的海马斯系统虽然在乌克兰打了不少广告,但一对比射程和弹种,明显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055型驱逐舰也是一张王牌。这艘万吨大舰不光吨位大,火力也猛,112个垂发单元能装各种导弹,雷达系统还是双频相控阵的,探测精度和抗干扰能力都很强。 相比之下,美国的“朱姆沃尔特”级虽然概念先进,但因为造价太高、系统不成熟,现在基本上虚晃一枪就被停产了。 无人机领域也不是个例。中国的翼龙和彩虹系列,价格便宜、性能稳定,已经出口到中东、非洲多个国家。相比美国的死神无人机,虽然传感器和软件还有差距,但就性价比来说,绝对是压倒性的优势。 而且,中国现在也已经进入了隐身无人机和高超音速无人机的阶段,这一块美国还没完全铺开。 不过,俄专家话锋一转也点出了一个问题:中国这些武器虽然性能确实猛,但都有一个共同短板——缺乏实战检验。 也就是说,这些装备在演习中表现不错,但没有经过大规模战争的检验,实际打起来会不会有水分,还得打个问号。 这也不能怪中国,毕竟自冷战结束以来,没有哪个大国真正和同等强敌正面交锋过。美国在伊拉克、阿富汗打了不少仗,但那种战场环境和大国对抗完全不是一回事。 中国虽然没有大规模实战经验,但也没闲着,通过高强度的模拟演训,在沙漠、海洋、高原等多种环境下测试装备性能。 有一些战场数据也正在积累,比如沙特用翼龙-2无人机在也门战场打击胡塞武装,打得相当精准。 巴基斯坦也曾在边境冲突中使用中国提供的红箭-8反坦克导弹,对印度阵地造成实质性打击。这些案例虽然规模不大,但也能看出中国武器在实战中的表现并不拉胯。 中国的武器发展并不仅仅是为了炫技,更有实际的战略目标。 现在西太平洋的局势变得越来越复杂,中国要做的是构建一个反介入和区域拒止体系,也就是俗称的A2/AD。 这个体系的核心是三层火力覆盖,从东风-21D到东风-26再到东风-17,形成5000公里纵深的打击能力,逼得美国航母战斗群不得不往后缩。 不仅如此,中国还在搞多维协同作战体系。卫星定位、数据链传输、海底潜艇、远程轰炸机,这些要素整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发现-锁定-打击”闭环。 美军自己在兵棋推演中都承认,如果强行介入台海冲突,初期就可能损失30%的海空军主力。 美国当然知道自己在一些领域正在被追赶甚至被超越。五角大楼在2024年发布的《中国军力年度报告》中,就承认中国在造船速度上已经是美军的200倍。 这不是夸张,而是造舰能力的实际体现。高超音速武器方面,美国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已经进入了实战部署阶段,而美军的同类项目还在测试阶段徘徊。 从整体看,中国的武器发展走的是一条“以我为主”的路线,不盲目模仿,而是找准自己的优势领域集中突破。 在导弹、火箭炮、无人机、驱逐舰这些非对称领域实现超车,然后通过技术封锁和体系构建,把对手逼到“高成本介入”的被动局面。 俄专家这次的评价,其实折射出一个趋势:中国已经不是那个需要仰望西方技术的国家了,反而在一些关键节点上,开始成为别人学习的对象。 尽管实战经验还不足,但这并不影响中国武器在全球军火市场上的吸引力和在地区安全格局中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