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仍在积极向中国释放友好信号,希望借此争取访华的机会。而与此同时,冯德莱恩的访华行程已定,且她的访华时间定在了24日。出乎意料的是,这位对华态度时常模糊的欧盟委员会主席,竟抢在特朗普前面,率先踏上了中国的土地。
尽管冯德莱恩此次访华是为了参与中欧峰会,但令人惊讶的是,中方并未专门发出邀请函,冯德莱恩此次可谓是“自告奋勇”。对于她的到访,中国方面在回应中提及了中欧关系的重要性,但并未表达出热烈的欢迎。至于原因,欧盟方面心里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
近期,全球媒体的焦点一直集中在特朗普是否会访华的消息上,几乎没有提及冯德莱恩的行程。虽然特朗普目前尚未确定是否访华,他依然在努力通过表现友好来争取访问机会。但冯德莱恩则不同,她的行程已经敲定,直接出发,未曾等待任何邀请。
值得注意的是,中方这次并未向冯德莱恩发出正式邀请函,而是她主动决定前来,且她不仅独自一人,还带上了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那么,为什么中方没有邀请冯德莱恩呢?这个问题,欧盟心中其实早已有了答案。
冯德莱恩作为欧盟委员会主席,长期以来对中国的态度并不友好,反而常显敌对之情。如果把美国和欧盟放在一起,冯德莱恩与特朗普的立场实际上是高度一致的。她早期的涉华言论并未受到正面回应,最近在乌克兰问题上对中国的指责,更是让中欧关系蒙上了阴影。冯德莱恩明确表示,中国对俄罗斯的支持加剧了欧洲的不稳定,然而这一说法与事实不符。实际上,中国在俄乌问题上的立场一直是中立的,冯德莱恩的言论显然是无端指责。如果没有欧美的军事援助,俄乌冲突也不会恶化到今天的局面。
冯德莱恩还曾公开表示要对中国进行“去风险”操作,但她显然没有深刻理解,中国对欧盟的影响,究竟是风险还是机遇。无论如何,冯德莱恩的态度,早已被视为“鹰派”。
面对冯德莱恩的到来,中方的回应又如何呢?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21日的例行记者会上提到,中欧领导人即将会晤,重申了中欧合作的重要性。然而,郭嘉昆也指出,欧方部分人士在“乌克兰问题”上无端指责中国,给中欧关系带来了不必要的障碍。这番话,欧盟内部当然心知肚明,冯德莱恩自然也是明白人。因此,冯德莱恩此次访华,也被视为是一次提醒——若真心希望深化中欧关系,必须采取积极的态度,而非仅仅走个过场,事后再无端指责。
然而,冯德莱恩此时的访华时机并不算理想。因为欧盟正在与美国进行紧张的关税谈判。特朗普此前曾对欧盟加征30%的关税,欧盟一些成员国曾有强烈反应,期待对美进行反制,但冯德莱恩却选择推迟了反制措施,这一决定被部分成员国视为过于迎合美国,导致欧盟内部对她的不满情绪逐渐上升。
冯德莱恩显然认为,与特朗普继续谈判更为重要。但她可能低估了特朗普的策略——特朗普一向是“遇弱则强,遇强则弱”,如果欧盟不强硬反击,美国将会不断加码。
7月20日,《第一财经》报道称,在近期的美欧关税谈判中,特朗普竟提出,将关税税率提高到15%。这一消息让欧盟内部的反美情绪愈发强烈,许多国家呼吁欧盟采取反制措施,并称已有多套应对方案。可是,冯德莱恩对于是否反制,依然没有给出明确答复。
欧盟内部对是否反击美国的态度分歧越来越大,尤其是在关税问题上。最初,德国曾偏向于妥协,但面对美国不断加码的关税条件,德国也终于转变立场,要求欧盟使用“反胁迫工具”进行反击。
与此同时,欧盟新公布的“长期预算案”也在成员国中引发了争议。匈牙利总理公开反对这项预算案,认为一旦实施,欧盟将有20%的资金投入到乌克兰,这无疑将威胁到匈牙利的利益。冯德莱恩却力挺这一预算案,视其为一个机会。这一分歧使得欧盟成员国间的矛盾加剧。
欧盟一直试图在成员国间实现“团结”,但领导层的决策常常导致内部的不和。显然,欧盟要想真正实现团结,还需要找到一条适合的道路,并拥有一位能够平衡各方利益的领导者。
那么,在当前欧盟内部分歧严重的情况下,冯德莱恩为何此时访问中国?她是为了就关税问题寻求中方建议,还是为了探索中欧关系的未来发展?无论她的目的如何,冯德莱恩都应意识到,欧盟与中国的谈判已没有太多筹码。如果继续以有色眼镜看待中国,中欧关系只会面临更多挑战。
至于美国方面,冯德莱恩已经看到了,特朗普并不在乎美欧关系。特朗普的目标是“榨干”欧盟,而现在美国对乌克兰的支持也在逐渐减少,欧盟却依然在为乌克兰加大援助,这对欧盟来说,弊大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