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瑞典的谈判,目前来看,要谈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税率,还要继续磨下去。 首先,美国对英国的关税是10%,对欧盟的关税谈到了15%,他把我们当成了最硬的骨头在啃,但底线应该不会低于10%。 第二,于我们而言,加5个点还是10个点的关税其实也都是承认了当前美国对我们在经济上还是有优势的,我们在认清现实面前,有自己的地位,同样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制造国,我们也有自己的底气。 第三,目前美国的芯片牌,我们的稀土牌,都已经是看的见的明牌,如果仅仅如此,那双方依然是对等关税,可谈判的难度这么大,必然有超出合理的诉求,正面战场的对垒无法取得理想成果的时候,侧面迂回或许是个不错的主意,如果说特朗普想要访华,那有所举动也不足为奇。 总而言之,如果是10%的关税,那对当前的现状来说,是我们的一个阶段性的胜利,如果是15%的关税,那就是维持了现状,于我们而言小败,如果是10%-15%那基本上就是不胜不败,如果超过了15%,实际上就是输了! 谈判的核心矛盾在于关税分类标准的根本分歧。美方试图将新能源汽车电池等产品划入“科技类”维持25%高税率,而中方坚持按用途分类,要求降低医疗设备、农产品税率。双方在民生、工业、科技三类商品5%-25%的差异化税率框架下博弈,税目划分争议导致僵持。 技术博弈层面,稀土与芯片的“明牌”背后暗藏不对等。中方以稀土精细化管控(如追踪最终用户、动态配额)反制,美方军工85%依赖中国稀土,F-35生产线已受威胁;而美方仅放宽中端AI芯片(H20)和28nm制程设备出口,顶级芯片(H100)仍被封锁,形成“挤牙膏式”让步。 地缘政治议题成为最大干扰变量。美方强推“二级关税”制裁中国采购俄伊石油,试图将能源问题捆绑谈判;中方则坚守“经贸归经贸”红线,拒绝主权议题交易。这种越界行为若持续,可能直接导致延长休战期的努力崩塌。 破局关键或在“侧面迂回”路径。特朗普释放访华信号后,波音领衔的美商代表团同期抵京,试图重启商业对话。若高层互动促成局部协议(如农产品采购换芯片解禁),或为技术性妥协创造空间,但结构性矛盾需元首会晤才能实质性突破。 观点: 关税数字背后是规则主导权之争。10%的“胜利”本质是美方承认中方议价能力提升,但15%的“小败”仍暴露技术依赖短板。真正的胜负手不在税率高低,而在能否建立“竞争共存”新框架:中方需以稀土筹码推动技术解禁常态化,美方则需接受多极贸易规则而非单边霸权。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