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下面几乎全是石油,我国缺油年年大量进口,那为啥不开采呢? 要说这事儿,得先看塔克拉玛干沙漠底下那 178 亿吨石油。这些油藏在 33 万平方公里的黄沙下面,量确实不小,够咱用好多年。但真要挖出来,没那么简单。 1990年时,中石油的钻井队就试过。钻机刚往地下钻了两百米,流沙就开始捣乱。刚清干净的井眼,转个身就被沙子填满,跟填不完的坑似的。钻头裹着沙粒转,两天就磨秃了,光换钻头就得耽误好几天。 更麻烦的是,沙漠里的机器太娇贵。夏天地表温度能到 50 度,抽油机的铁皮壳子晒得烫手,手摸上去能烫起水泡。密封圈三天就得换一次,高温能把橡胶烤化,不换机器就得停工。冬天更糟,零下 20 度的风裹着沙子打过来,跟小石子砸似的,工人得裹着厚厚的棉服,操作设备都费劲。 运输这块儿的成本也高得离谱。从最近的库车市往沙漠里的钻井平台送水,卡车得在坑坑洼洼的路上颠 8 个小时。一桶 5 升的纯净水,运到地方卖 100 块都不挣钱,比城里的汽油还贵。钻井用的钢管、水泥,靠重型卡车拉,遇上沙暴,车队能堵在路上三四天,物资送不到,井队就得停工等着。 环境这块儿更不敢大意。塔克拉玛干的植被太少了,1% 的覆盖率都不到。一棵红柳长十年才到膝盖高,钻井平台碾过的地方,这些植物得五十年才能长回来。要是不小心漏油,沙子吸油快,还没法用水冲,油污能在沙层里存上一百年,周边的蜥蜴、跳鼠沾到就活不成。 再说说钱的事儿。国际油价忽高忽低,前几年跌到四十美元一桶的时候,在沙漠里采油,挖出来的成本比卖价还高。那会儿中石油在沙漠的试采区,采一吨油赔 800 块,只能先停下来。现在油价涨了,但新能源起来了,电动车卖得越来越好,光伏板铺得越来越多,对石油的需求没以前那么迫切了。 咱国家每年进口那么多石油,也是有原因的。从中东、俄罗斯买油,人家那油田好挖,打几百米就出油,成本比咱沙漠里低一半还多。运过来也方便,中东的油用船运到中国,每吨运费才 80 块。要是从塔克拉玛干运出来,得先铺上千公里的输油管,穿过天山还得打隧道,每吨运费得 300 块,算下来还是进口划算。 从战略上看,把沙漠里的石油留着更稳妥。现在国际局势复杂,万一哪天进口的路被掐了,这 178 亿吨石油就是咱的底气。就像家里存着应急的钱,平时不用,关键时候能顶事儿。 技术上也还有坎儿没过去。沙漠底下的油藏跟打碎的玻璃似的,东一块西一块。普通钻井只能采出来三成,剩下的藏在岩石缝里,不好弄。新的页岩油技术能多采点,但一套设备要 2 亿,还得大量用水。沙漠里缺水啊,塔里木河的水得先保证周边的胡杨林活着,没那么多水给油田用。 这几年技术人员也没闲着。中石化去年在沙漠里试了新办法,把钻井废水处理后用来种沙棘。沙棘能固沙,果实还能榨油,算是采油和治沙两不误。但这技术刚起步,还没法大规模用。 说到底,不是咱没本事挖,是现在挖不划算。等以后技术更成熟了,成本降下来了,新能源的替代也更稳了,再慢慢挖也不迟。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