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际上真想和美国脱钩,也在慢慢布局,中方智囊团发现中国经济实力的软肋就是太依赖外部美国的需求,以至于无法达到经济的独立自主,过去几十年,中国靠给全世界"打工"发了家,特别是美国这个大客户,买走了我们不少东西,但现在情况变了,老美动不动就搞制裁,咱们才突然发现:光靠卖东西给外国人,这日子过得不太踏实啊! 咱们国家能发展这么快,多亏了"世界工厂"这个名号,从玩具到手机,从衣服到家电,中国制造卖遍全球,但这就像开饭店,要是店里80%的生意都靠一个老主顾,哪天人家不来了,这店可就要凉凉。 2018年那场贸易战就是个教训,美国一加关税,咱们不少工厂就傻眼了,更麻烦的是,咱们虽然GDP世界第二,但钱都集中在沿海地区。 你去广东、浙江看看,高楼大厦、豪车遍地,但到中西部农村转转,很多人一个月工资还不到3000块,要是外国人不买咱们的东西了,光靠国内这些人消费,还真接不住这么大的盘子。 说白了,国家搞"双循环"就是三件事:让老百姓多挣钱敢花钱,比如通过乡村振兴让农民增收,发展高科技创造高薪岗位,企业要转型升级,从做衬衫玩具转向芯片、新能源车这些高附加值产品,同时通过发消费券、减税和电商下乡这些手段刺激消费。 你看华为被美国制裁后,憋着劲搞出了自己的芯片,比亚迪现在电动车卖得比特斯拉还火,这说明啥?只要肯下功夫,咱们自己也能搞出好东西。 除了让国内消费支棱起来,咱们还得广交朋友,现在和东南亚、非洲、拉美做生意越来越多了,这就是在分散风险,就像开超市,不能只做小区门口那几户人家的生意,得多开几家分店。 人民币国际化也是个办法,现在和俄罗斯、伊朗做生意,有些直接用人民币结算,这样就不怕美国动不动就冻结美元账户了。 说实话,想一下子和美国"分手"是不可能的,就像处对象,处了几十年,哪能说分就分?咱们得慢慢减少对美国的依赖,但不能把自己关起来。 短期来看,外贸该做还得做,毕竟关系到那么多人的饭碗,但从长远看,必须让老百姓有钱消费,让企业能造出别人卡不了脖子的东西,这个过程要稳扎稳打,不能像减肥一样,今天饿一天,明天又暴饮暴食。 说到底,中国经济要真正硬气起来,得做到两点:一是让14亿人都能放心花钱,二是能在国际上挺直腰板做生意,这样不管美国怎么折腾,咱们都能稳坐钓鱼台。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