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以来,很多家电厂商在一线市场的经营,陷入一轮“恶性循环”中:拼低价的商业内卷没有停止迹象,抢夺用户没有新路可走,引流与口碑提升陷入一条死胡同。背后正是“有出货没利润”,赔本赚吆喝的商业模式走不远!
文剑撰写
有出货没利润!进入7月以来,一线市场,正在以超出所有家电厂商预期的方式,加速低迷、萧条与恶化。让很多厂商担心的是:今年以来,在一线市场上“赔本赚吆喝”的商业模式,根本走不远!
当前,一线市场的经营,对于家电厂商来说,不是简单的国补政策继续实施却“抢不到券”,造成市场生意又变差了;事实上,即使是持续的高温天气,也无法解救空调等制冷家电市场的下行趋势。
对此,一些家电人甚至激进地喊出,“要想家电市场好转起来,家电厂商能活下去,至少要淘汰一半的厂商”。当然,这只是个人的想象罢了!
摆在众多家电厂商面前的难题,看似很多:用户找不到、用户不消费、用户很挑剔;市场很低迷、竞争很无序、拼杀无章法、内卷成标配;政策多变中、市场变数多、商业无底线……
对于很多家电厂商来说,当前在一线市场的经营困局,家电圈认为,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流量的寻找转化与用户的需求多变,即需求侧的问题很复杂,能出货却不赚钱,完全就是为了竞争卖货;二是,口碑的维护拓展与经营生存的现实压力,即供给侧的竞争很残酷。很多家电厂商的营收规模和利润失衡,经营亏损已经出现了。
市场流量的问题,对于家电厂商来说,在最近的40年间,从来没有像今年这样形势严峻与复杂多变。因为,除了流量,还有流速与流向,本质就是三个关键词:寻找用户、洞察用户和赢得用户,全面拉通不是简单的口号,还需要强大的执行力!
一边是,面对挑剔的用户,家电厂商引流的成本越来越高,一旦无法转化,完全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新的问题还有,流量不仅存在枯竭,还面临着难以转化等诸多挑战。同时,流量必须要与流速和流向匹配,才能实现经营的破局。
于是,为了引流,抢眼球,很多家电厂商的手段出奇一致:拼低价,没有最低只有想象不到的“更低”。一段时间内,打着引流的旗号拼低价,最终厂商们损失的却是“真金白银”利润。
不引流抢用户,在市场上,企业肯定就是死路一条;引流抢用户,并非胜券在握,必然面临着亏损,甚至经营局面动荡。这些,已经成为摆在所有厂商面前的“一把刀”:钝了,解决不了问题;锋利了,误伤自己。
另一边是,引流,与流量的转化,最终变成企业的用户订单,只有匹配之后才有价值。也就是说,营收的规模与利润必须要同时考核,而不能为了追求营收就亏损,也不能为了盈利就舍弃规模。任何家电厂商,既面临着引流的难题,更面临着流量引来抓不住的困境,营收规模与利润左右平衡成难点。就像猴子掰苞米,一边走一边扔,很容易出现“丢了西瓜捡芝麻”的局面。
引流与流量转化,就像是企业一把“双刃剑”,正面是经营提质增效、反面是管理共振。不是谁比谁更重要,而是两者之间要拉通,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这就需要“临门一脚”的执行力:阶段性冲规模、打低价格战,甚至特价机亏损都没关系;但持续性的工作,必须要提质增效,保证利润与现金流。
现阶段,所有家电企业最大的经营难题,不只是一线市场上的引流获客、临门一脚的市场抢夺,以及商业经营的可持续性;家电圈认为,更多的挑战还包括企业内部的经营手段创新、经营平衡再造。
具体来看,在市场下行、消费疲软、竞争内卷和洗牌白热化等压力之下,所有家电厂商们,既要保证企业的经营口碑、品牌口碑、产品口碑不恶化,还要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及团队热情的激发,甚至是整个公司的运营成本可控、经营收入稳定,不能出现综合性的亏损。
这个问题的难度有多大?举一个例子,就是汽车在高速上驾驶,却还要换轮胎和发动机。
这两年,很多家电厂商为了拼低价,并在一线市场内卷中占据一定的主导权,自然会在产品的材料使用、功能配置等多维度采取降本增效的手段,解决“产品降价了,企业还有利润”的问题。但是,一线市场上的主流用户追求的,却是“功能多、技术强、品质好但价格还要便宜”的产品,这就自然产生了一个悖论:价格更便宜,品质性能和功能还要更好的家电产品,这显然不可能啊!
为了保证企业的产品、品牌和体验在用户心中的口碑,企业的这些动作自然会增加材料成本、服务成本、运营成本等支出,但是一线市场的拼低价等内卷,又倒逼所有的家电厂商们,必须要降成本、降费用、降支出,如此一来自然会产生新的经营难度:
用户的口碑,现在对于所有家电厂商,都是一把“双刃剑”,对用户承诺越多,兑现越少,就会产生更多矛盾与冲突。但,企业的营收规模与利润却是一道综合平衡题,没有一定的规模难以产生利润,而没有利润支撑的营收规模,就是“空中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