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重庆7月31日电30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重庆市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魏海滨介绍,截至6月末,全市各项贷款余额6.25万亿元,同比增长8.3%,充足的金融供给,为经济向上向好持续注入“源头活水”。
魏海滨表示,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围绕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坚决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特别是5月份以来,全力推动人民银行总行出台实施的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在渝落地见效,有效支持重庆经济整体呈现向上向好态势,主要呈现四方面特点。
一是“高”,总量指标“高”于全国,有力巩固经济向上向好态势。上半年,综合运用各类货币政策工具,积极落实降准政策,释放中长期可贷资金超40亿元,投放各类央行资金643亿元,带动全市社会融资规模新增4153亿元,同比多增281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新增2893亿元,同比多增超千亿元。6月末,全市各项贷款余额6.25万亿元,同比增长8.3%,高于全国1.2个百分点,增速连续4个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是“低”,融资成本“低”位下行,有效减轻企业和居民利息负担。上半年新发放企业贷款、个人住房贷款平均利率分别为3.3%、3.2%,同比下降43个、61个基点;新发行债务融资工具平均利率2.5%,持续处于历史低位。本轮降息为重庆有贷企业、居民分别每年节约利息支出约18亿元、15亿元。
三是“优”,信贷结构“优”化提质,精准支持重点领域。创新实施“五个百亿级”央行资金支持计划,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创、绿色、消费、外贸、民营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投放。6月末,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贷款余额较上年末翻两番;“双倍增”行动计划下科技型企业贷款同比增长23%;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一般消费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2%、17%,明显高于全市贷款平均增速;民营企业贷款余额首次突破6000亿元,同比增长13.3%。精准支持稳就业,将“稳岗贷”支持对象从中小微企业扩展到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个人,进一步支持企业充分吸纳就业,履行稳岗扩岗社会责任。截至6月末,全市累计发放稳岗贷530亿元,稳定就业超60万人。持续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全市绿色贷款余额破万亿元。此外,抢抓债市“科技板”政策机遇,落地全国首单5年期城商行科创债30亿元,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发放科技创新贷款和投资科技创新债券,为重庆科技创新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
四是“新”,开放举措“新”招频出,助力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建设。着力加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信贷支持,实施通道“基建项目资金保障、物流融资产品创新、产业集群金融匹配、商贸领域融资普惠”四项信贷支持计划,推动通道领域本外币融资余额突破6700亿元,同比增长16%。优化通道金融数智化服务,在国家外汇管理局支持下,在全国率先上线“新型离岸国际贸易业务背景核验”与“保税核注清单融资结算”应用场景,通过数字化手段,有效提升离岸贸易和保税加工贸易外汇收支银行单据审核效率。两个应用场景上线以来,累计服务涉外企业融资结算金额近22亿美元。积极推动跨境支付通落地重庆,6月22日上线以来已办理汇款业务5126万元,极大便利了渝港两地人员和经贸往来。同时,上半年,跨境人民币货物贸易结算999.8亿元,居西部第一,便利化结算笔数增长22.7%。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将继续落实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持续保障信贷总量供给。加力实施“五个百亿级”央行资金支持计划,确保信贷投放稳定可持续。力争下半年再投放各类央行资金600亿元,为重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低成本资金保障。
其次,持续提升金融支持质效。配合市政府出台《重庆市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实施方案》,完善政银企对接机制,实施科技金融“长江领航计划”等专项行动,加大“流水贷”等专项产品创新和推广,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定向支持作用,进一步强化金融、财政、产业等政策的协同联动,推动金融服务直达快享、惠民有感。
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推进绿色、转型金融改革创新,加力打造全国首个省级全域绿色金融改革样板。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金融专项支持政策尽快落地,深化本币和外币、融资和结算一体联动,促进年末通道领域融资余额突破7000亿元。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履行金融稳定和宏观审慎管理职能,进一步规范存贷款市场秩序,加强金融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和应对,维护金融体系稳健运行,为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胡虹、游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