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深夜回家,见妻子陆小曼已睡,便蹑手蹑脚爬上床。不料伸手一摸,发现床上竟还有另一个男人!他叹了口气,挨着陆小曼另一侧睡下。床已被他俩占去大半,徐志摩只能靠着床沿,勉强熬过一夜。
民国时期的故事,似乎总绕不开这两位人物。过去,我们对民国的了解,正是从徐志摩与几位女性之间的情感故事展开的。 徐志摩出事当天,他正赶往北平参加林徽因的演讲,然而在失事的飞机上,仅发现一件遗物——包裹在铁箍里的陆小曼的画作,那是她准备带到北平请名家题字的作品。 1922年,年仅19岁的陆小曼在完成学业后,按照父母的安排,嫁给了王赓。然而,这桩婚姻对她而言完全缺乏自主选择的余地。初入婚姻时,蜜月的甜蜜逐渐消退,陆小曼开始感受到内心的空虚与不满。婚后第三年,王赓被任命为哈尔滨警察局局长,要求小曼随行前往北方。于是,陆小曼来到哈尔滨,开始了新的生活环境。 王赓事业心极强,常常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和职业发展中。每当陆小曼希望外出游玩或参加社交活动时,王赓总是以“没有时间”为由推辞,甚至建议她找其他人陪伴。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陆小曼结识了徐志摩。 在王赓的默许下,徐志摩开始频繁地陪伴陆小曼。两人因朝夕相处,逐渐建立起深厚的情感纽带。随着时间的推移,徐志摩与小曼之间的关系愈加紧密,情感也日益加深。 陆小曼的一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上半生,她从备受瞩目的“皇后”地位,逐步转变为沉浸于奢华的社交名媛;下半生,徐志摩去世后,她逐渐淡出繁华,戒烟专注于绘画。这样的生活状态,正是徐志摩在世时所期盼她达到的境界。
1926年,徐志摩与陆小曼喜结良缘。新婚燕尔,本该是一对璧人携手迈入人生的新篇章。然而,婚后的生活远没有想象中的美好。 陆小曼出身名门望族,从小锦衣玉食,过惯了奢靡无度的生活。嫁与徐志摩后,她并未改变这一习惯。买衣置物,全凭心意,从不过问价格。徐志摩虽为才子佳人,却也只是一介书生,哪里禁得起如此挥霍?为了维系体面的生活,他只得日夜操劳,竭尽所能去赚钱养家。可纵使如此,仍是入不敷出。 面对妻子无节制的花费,徐志摩虽有怨言,却也无可奈何。爱妻心切的他宁愿自己吃苦,也要满足妻子的各种需求。就这样,夫妻俩貌合神离地过了一段时日。 不久,陆小曼染上了重病。徐志摩急忙四处求医,终于请来了沪上名医翁端午。翁端午医术精湛,在他的悉心治疗下,陆小曼的病情渐有起色。为表谢意,徐志摩常邀翁端午到家中做客。 久而久之,徐志摩发现翁端午来得越来越勤了。即便自己不在家,他也会以诊病为由,在家中久留。对此,徐志摩虽然心存疑虑,但碍于妻子身体未愈,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一天,徐志摩应酬至深夜才归。他轻手轻脚地上了床,生怕吵醒熟睡的妻子。突然,他摸到了一个异样的东西。定睛一看,竟是翁端午!顿时,徐志摩明白了一切。原来,自己不在家的时候,妻子与他早已有了苟且之事。 悲愤交加的徐志摩并未当场发作。他默默地在妻子身边躺下,紧贴在床沿。高大的身躯被挤压得几乎无法动弹。如此这般,他强撑到天明。
徐志摩遇难后,陆小曼的悲痛难以言表,连郁达夫都感叹这份哀伤无从描述。在得知噩耗后,陆小曼强烈要求前往山东党家庄迎接徐志摩的遗体,但家人和朋友担心她的身体状况,极力劝阻,最终改派徐志摩与前妻张幼仪所生的儿子徐积锴前去代为迎接。 徐志摩去世后,陆小曼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而在生活上,翁瑞午成了她的重要依靠。根据她留在上海中国画院的履历记录显示,她在徐志摩离世后一直多病,直到1938年开始与翁瑞午同居。这段关系饱受外界非议,但翁瑞午对陆小曼始终痴心不改,无论经济多么困难,他都努力满足陆小曼的需要,只要她能感到些许快乐。 陆小曼最初因病需要接受翁瑞午的按摩治疗,却因一次无意间的对话埋下了鸦片的祸根。她询问如果病痛发作却无人照料该如何解决,翁瑞午提出的“无奈之法”竟是吸食鸦片。陆小曼当即斥责这个建议,但随着身体频频发病,又目睹翁瑞午吸食时的模样,内心的防线逐渐崩塌,最终沦为鸦片的俘虏。 在《随着日子往前走》中,陆小曼坦言失去徐志摩后,她的灵魂变得麻木,心如死灰,生活仅是日复一日地机械前行。她将自己的心留给了早逝的徐志摩,却选择把身体托付给了陪伴她三十余年的翁瑞午。陆小曼始终未与翁瑞午结婚。也许她仍珍视“徐志摩遗孀”的身份,希望在百年之后能与徐志摩合葬。然而,1965年她去世时,这个愿望却未能实现。徐家拒绝让她与徐志摩同葬,最终,她的骨灰在混乱的年代里无处可寻,无儿无女的她落得一个“死无葬处”的结局。 婚姻的破裂,许多人将责任归咎于陆小曼。她挥霍无度,未能真正理解和尊重徐志摩作为丈夫的角色。如果她能稍加节制,或许结局会截然不同。但正如有人所说,若陆小曼真的做到了“节制”和“克制”,她就不再是那个迷倒众生、充满魅力的陆小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