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3年,53岁的太平军沃王张乐行因叛徒出卖被俘。僧格林沁却下令当他面先剐了他

小牧童那小罡啊 2025-08-12 10:00:12

1863年,53岁的太平军沃王张乐行因叛徒出卖被俘。僧格林沁却下令当他面先剐了他儿子和妻子。未曾想,刽子手将剐下来的肉塞到了张乐行的嘴里。 张乐行,1810年出生于安徽涡阳的一个地主家庭。家里条件不错,小时候读过点书,但他更喜欢江湖上的仗义行事。年轻时,他干过私盐贩运,认识了不少人,也攒下了些名气。道光年间,他因为收拾了当地恶霸侯永清,名声大噪,胆子大、心眼活,组织能力也不赖。后来,皖北闹洪水,灾民遍地,清政府不救灾还加税,老百姓苦不堪言。张乐行看不下去,1852年跟龚得树、苏天福等人拉起队伍,搞起了捻军起义,号召大家抗粮抗差,还开仓放粮,很快就有了不少拥护者。 到了1855年,张乐行在雉河集开了个大会,学着清朝八旗的路子,搞了个黄、白、黑、红、蓝五旗军制,自封“大汉明命王”,还建了个大汉政权。捻军越闹越大,吸引了一堆对清廷不满的农民。1856年,他带兵北上河南,拿下永城,放了监狱里的犯人,声势更旺。1857年,他南下跟太平天国的李秀成、陈玉成碰头,正式投靠太平天国,被封为征北主将,但捻军还是保持了点独立性。1860年,他被封为沃王,捻军横扫苏鲁豫皖四省,成了清廷的眼中钉。 可世事无常。1862年,张乐行带着二十万大军跟僧格林沁在河南干了一仗,结果因为兵力差距太大,全军覆没。他只带了十几个骑兵跑出来,辗转到了阜阳、蒙城,想找部下李家英帮忙重整旗鼓。没想到,李家英早就偷偷投靠了清廷,表面上答应帮忙,背地里却设好了圈套。1863年4月5日,张乐行孤身去了李家英的地盘,满心想着东山再起,却一头撞进了清军的埋伏。在蒙城西阳集,他跟儿子张喜、义子王宛儿一块被抓。 抓到人后,清军把张乐行押到大营,僧格林沁亲自盯着。为了吓唬其他造反的,僧格林沁下令先杀他家人。张乐行的儿子张喜才二十多岁,被绑在木桩上,刽子手下刀毫不手软,血流了一地。接着,他妻子杜金蝉被绑在木驴上游街,然后被一点点剐死。最残忍的是,僧格林沁还让人把张喜的肉塞进张乐行嘴里,想彻底击垮他。张乐行硬是忍着愤怒和恶心,骂清廷是“吃人魔窟”,声音响得整个营地都听得见。 家人死后,张乐行自己也没逃过一劫。他被凌迟处死,整整三天,刽子手剐了上千刀,每刀还报数,撒上盐水让他更疼。可张乐行愣是没求饶,一直骂到断气。僧格林沁还不解恨,把他的头挂起来示众,尸体晒了好几天。清廷想用这招让反抗的人害怕,可张乐行的硬气却传开了,成了民间口口相传的传奇。 张乐行死后,捻军没散,他的侄子张宗禹接手,继续跟清军斗。1864年,太平天国南京丢了,很多太平军的人跑来投奔捻军,队伍又壮大了些。1865年,捻军在山东高楼寨设了个埋伏,把僧格林沁给干掉了,算是给张乐行报了仇,士气一下子上来了。可清廷不甘心,调了李鸿章、左宗棠带兵围剿,1868年把东、西捻军先后打垮,起义彻底完蛋。虽然失败了,捻军还是给了清廷狠狠一击,让人看清了它的虚弱,也给后来的革命攒了点火种。 张乐行这辈子,就是个反抗的典型。从地主家庭走出来,投身起义,辉煌过,也摔得惨,最后死得悲壮。他这人不完美,但真敢干,看不得老百姓受苦。他的死,不光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那时候社会乱糟糟的真实写照。清廷用狠招压他,没想到反而让更多人看清了它的嘴脸。捻军没成,可它折腾得清廷够呛,也让后来的革命有点东西可以学。 说到底,张乐行在历史上不算最出名的,可他的硬骨头和牺牲精神,真值得人记住。他这辈子,活得轰轰烈烈,死得让人唏嘘。想想那时候的压迫和不公,他站出来拼了命,也算是个爷们儿。他的故事,让人感慨,也让人忍不住想多琢磨几下。

0 阅读:393

猜你喜欢

小牧童那小罡啊

小牧童那小罡啊

天罡星,北斗七星的斗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