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96年冬,晋国老将魏犨在病危时,让儿子在他死后,把貌美的小妾陪葬。儿子嘴

底层史观吖 2025-08-13 09:13:03

公元前596年冬,晋国老将魏犨在病危时,让儿子在他死后,把貌美的小妾陪葬。儿子嘴上答应,但后来不忍心,将小妾改嫁。

魏犨的威名是血火淬炼的。当年追随晋文公重耳流亡十九年,曾在战场上伤痕累累仍裹伤力战,撑起晋国霸业脊梁。

然而直到晚年却陷入昏聩,他纳郑国少女祖姬为妾,病重时先嘱咐魏颗“待我死后,为祖姬寻良配”,弥留之际竟改口要她殉葬。

其实这个殉葬的要求在当时并不算稀奇,诸侯公卿死后用姬妾殉葬的事时有发生。

当时秦穆公去世时就有一百七十七人殉葬,其中还包括三位贤大夫。

此时的府中顿时冰火两重天,两帮人再吵要不要她陪葬。

次子魏锜抱出陪葬青铜剑高喊“父命如山”,家臣们低头不敢言语。

而魏颗盯着祖姬腕间一道红痕,那是父亲清醒时,祖姬弹琴哄他喝药被烫伤所留。

他突然夺过短剑掷地,此乃乱命!父亲一生仁厚,岂会忍心活埋无辜?

想到这里,魏颗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当夜晚上,魏颗秘密安排车驾。

他打算将祖姬塞进运粮车厢,裹上自己的貂裘,回郑国找你爹娘,永远别踏足晋土!

当马车消失在雪幕时,魏锜持剑追到城门,却见兄长孤身立于风雪,若今日殉葬的是你妻女,当如何?

魏锜不语,只是默默的看向马车远去。

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这件事很快便传的沸沸扬扬的。

晋国大夫弹劾魏颗“违逆父命”,连晋景公都皱眉,魏犨尸骨未寒,其子竟悖礼若此!

面对种种非议,魏颗始终不为所动。

魏颗闭门三日,在祠堂刻下,孝子从治命,不从乱命,宁负九泉人,不杀阳间魂。

祖姬后来嫁给了郑国的一位大夫,一家人过的其乐融融但是始终没有忘记魏颗的恩情。

两年后秦晋大战爆发。

公元前594年夏,秦将杜回率锐卒突袭晋军。

此人力能搏虎,手持百斤铁戟连斩晋军三将,把魏颗逼到青草坡绝地。

魏颗武艺虽高,但力气终究不如杜回,渐渐落入下风,额头渗出了汗珠。

就在这危急关头,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杜回冲锋时突然踉跄跌倒,地上凭空冒出草结缠住他战靴!

魏颗趁机生擒杜回,这位不可一世的秦国猛将就这样莫名其妙地成了俘虏。

而那些个秦军看到自家老大都打不过,于是都跑了。

当夜军营烛影摇曳,白发老者入梦叩首,我乃祖姬之父。

将军活女之恩,九泉结草以报!

结草报恩”的奇闻震动列国。

晋景公亲至魏府,抚着缴获的杜回铁戟叹道,卿违父命而存仁心,天亦助之!

而更深的变革却在民间,农人传唱“宁学魏颗违乱命,莫效愚孝埋活人,连魏锜都红着脸向兄长赔罪。

祖姬的结局成了时代注脚。

她在郑国嫁为商人妇,生三子后病逝。

临终将魏颗所赠玉簪埋入坟冢,碑文只刻“郑门妇”三字,乱世弱女终得善终,恰是对那场逆命最温柔的回应。

魏颗晚年任晋国司寇,力主废除贵族殉葬。

某次审判殉葬案时,他当庭举起一束草结,礼法人命孰重?

此草可绊猛将,焉知绊不住屠刀!”刑场百姓掌声雷动,自此晋国再无人敢提活殉。

真正的孝道从不是对尸骨的匍匐,而是对生灵的垂首,这条血泪铺就的路,魏颗用一束草结标出了起点 。

那典故“结草衔环"中的“结草指的就是这件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0 阅读:53

评论列表

斑驳

斑驳

4
2025-08-13 09:53

千古流芳

猜你喜欢

底层史观吖

底层史观吖

真实的历史文化作品,爱公道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