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攻克高平后,部队在附近树林中发现12具烈士遗体,他们被绑在树上,身上血肉模糊,生前遭受过非人的虐待。经过对遗体的辨认,其中一具正是362团副团长王烘,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树林里的风都带着哭腔。战士们小心解开捆着遗体的铁丝,发现每具身上都有烟头烫过的焦痕,有的指甲被硬生生拔掉,王烘副团长的左小腿骨露在外面,显然是被钝器反复砸过——可他背后的树干上,还留着用鲜血写的“中国”两个字,笔画歪歪扭扭,却像烧红的烙铁烫在每个人心上。 这些画面扎得人心疼。你想想,人得在什么样可怕的绝境里,被折磨成那个样子?铁丝深深嵌进肉里,解开时甚至能在树皮上留下勒痕。战士们咬着牙,手都在抖,生怕弄疼了他们。摸着那些被烫焦的皮肤,像是摸着一件件珍贵的、却被打碎的瓷器,心里堵得慌。再看看王烘副团长的腿骨,白森森地戳在那儿,哪个战友看到能憋得住火?有人背过身去猛捶树干,憋出满眼的泪花;有人蹲在地上,拳头攥得死紧,骨头节都发白,喉咙里挤出低沉的哽咽。有人说,要血债血偿。 可就在这时,发现了树上的血字。歪歪扭扭的“中国”。这比千言万语都有力量!人都快不行了,身体被摧残到极限,意识恐怕都已经模糊,是什么让他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把这两个字刻在树上?那是骨子里最深处的东西!像是一道劈开黑暗的闪电。这不是为了口号,不是为了表演给谁看。是到了最最绝望的边缘,仅存的一丝清醒或者本能,都在归拢到这两个字上。这就怪了,怎么偏偏有人觉得,爱国是上上政治课就能完成的作业?看看这两个用命刻下的血字吧!它比任何镶金镀银的标语都真实万倍,它来自最后的、最炽热的归属感。 你说有些人吧,活得时间长了点,位置高了点,骨头就软了点,总觉得过去的事情提它干嘛,翻篇呗。怪模怪样的“理中客”也出来了,阴阳怪气说什么和平是主流,仇恨要放下,仿佛记住历史伤痛就是心胸狭窄。扯淡!放下仇恨不等于遗忘!把这段惨绝人寰的暴行忘了?那12条命怎么办?王烘副团长露着骨头也要写下的字怎么办?他们流的血,他们受的罪,就白白变成统计年鉴里的一个冷冰冰的数字? 咱们批评的就是这个!批评有些人好了伤疤忘了疼,更批评有些脑子进了水的声音试图把伤疤直接抹掉!这种刻骨的惨剧不能被时间的灰尘盖住。记住它,不是为了延续某个私人恩怨,是为了知道“非人的虐待”究竟意味着什么,是为了明白为什么当年要付出那么大的牺牲!王烘的血字像拓片一样,得清清楚楚地印在后人的心上。想想吧,如果有一天咱们连这个都模糊了,连这刻骨的痛都随风散了,那我们的骨头又能比王团长硬几分?咱们凭什么能让后人相信,我们值得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挺直腰杆?这份记忆的重量,就是将来我们骨头重量的保证!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我军攻克高平后,部队在附近树林中发现12具烈士遗体,他们被绑在树上,身上血肉模糊
海边观潮客
2025-08-13 21:24:4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