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抗美援朝停战谈判时,美国派出了多名谈判高手,我方正不知该派谁去谈判时,毛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5-08-14 19:15:18

[太阳]抗美援朝停战谈判时,美国派出了多名谈判高手,我方正不知该派谁去谈判时,毛主席直接点名一人。 (参考资料:2021-09-02 河北共产党员——「党史故事会」李克农带病指挥朝鲜停战谈判) 朝鲜战场上枪炮声一歇,另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就在板门店的帐篷里开打了,这仗不好打,凶险和复杂程度,一点不比真刀真枪的差。 为了这场特殊的战争,毛主席亲自点将,选的人却让不少人感到意外,这位将领领命时很干脆,可一回到家,一个足以毁掉整个任务的秘密,却让他坐立难安。 故事要从1951年讲起,当时,新中国刚成立不久,长期操劳让情报工作的“特工之王”李克农身体垮了,严重的哮喘病逼得他只能去苏联养病,可人虽然在国外,心却一天也没离开过朝鲜半岛。 随着美军介入,战火越烧越旺,他再也躺不住了,凭着情报头子的直觉,他预感自己迟早要被卷入这场冲突,于是急匆匆赶回北京,一头扎进指挥情报部门搜集美军情报的工作里。 朝鲜停战谈判的消息传来,他的预感应验了,1951年6月,毛主席亲自点将,让李克农前往朝鲜,负责谈判,面对最高统帅的信任,李克农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然而,决心背后是巨大的隐忧,他自己的身体自己最清楚,平日里离了药片,甚至吗啡,连呼吸和睡觉都成问题,就这么一副病躯,真能扛住谈判桌上没日没夜的交锋吗? 犹豫再三,他还是选择向中央坦白,实事求是地递交了一份病情报告,建议中央最好准备后备人选,可毛主席反复考虑后,批示依然明确:你去,必须你去。 就这样,一支代号“群众工作队”的特殊队伍秘密组建起来,李克农是“李队长”,乔冠华是“乔指导员”。 这支队伍的指挥架构也很有讲究:对外,朝鲜人民军是谈判主角;对内,真正的总指挥是隐于幕后的李克农。 一个三线指挥体系随即成型:台前是朝鲜的南日大将和志愿军的邓华副司令员,负责正面交锋;中间是乔冠华和联络官柴成文,负责上传下达;而真正的核心,是时刻与北京、平壤和前线保持联系、运筹帷幄的李克农。 因此,在对外公布的名单上,根本找不到李克农的名字。 谈判的艰难,远超所有人的想象,美方在战场上没占到便宜,才不情不愿地坐上谈判桌,骨子里压根不服气。 一上来,就在军事分界线问题上狮子大开口,以所谓“海空优势必须在地面得到补偿”为由,妄图白白占有三八线以北一万两千平方公里的土地,战场上没打赢的,想在谈判桌上捞回来,算盘打得实在精明。 为了施压,美方甚至玩起了心理战,1951年8月10日的一次会议上,我方代表发言结束后,美方代表突然集体沉默,一言不发,就那么干坐着,企图用这种压迫感搅乱我方阵脚。 会场上一片死寂,我方一些年轻代表渐渐沉不住气了,联络官柴成文赶紧溜出帐篷,只见李克农正一根接一根地抽着烟,面对柴成文的焦急,李克农没说话,只在纸上写了三个字:“坐下去!” 纸条传进去,原本有些浮躁的会场立刻安静下来,中朝代表们个个稳如泰山,这场长达132分钟的沉默对抗,最终以美方沉不住气、悻悻然宣布休会告终,创造了谈判史上的奇观。 桌上的花招防不胜防,桌外的危险也如影随形,一次,李克农外出乘坐的吉普车突遭美机扫射,子弹擦着他的身体飞过,在马靴上划开一道口子,事后他只是开玩笑说:“差点就翘着辫子去见马克思了。” 外部的压力巨大,而李克农身体内部的“敌人”也在凶猛地攻击他,随着工作深入,他的身体每况愈下,每天要处理的电文堆积如山,视力本就差的他,几乎要把脸贴在桌上才能看清文件。 长期伏案严重挤压胸腔,他时常呼吸困难,不得不跑到院子里大口喘气,病痛折磨得他双手颤抖,连笔都握不稳,即便如此,为了不影响士气,他总是在工作间隙强打精神,和大家开着玩笑。 中央得知他的真实状况后,毛主席派伍修权前来接替,可1951年11月伍修权抵达朝鲜时,李克农却坚决不同意,他向中央请求“临阵不换将”。 他的坚持得到了中央的同意,伍修权留下作为预备,而他则继续拖着病体坚守岗位。 这份钢铁般的意志,最终迎来了胜利,历经两年拉锯,双方在军事分界线和战俘遣返等所有问题上终于达成协议,定于1953年7月27日举行签字仪式。 当代表团一片欢腾时,李克农却依旧冷静得可怕,他敏锐地判断,不甘心的李承晚集团极可能在签字仪式上孤注一掷,制造事端。 几年的心血绝不能在最后一刻出岔子,他果断提出了一个谁都没想到方案:双方司令官不到现场,由首席代表先行签字,协议即刻生效,再将文本分别送交各自司令官补签,这个滴水不漏的提议得到了中美双方的一致认可。 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以这种特殊而稳妥的方式正式生效,李克农用他超凡的智慧和意志,为新中国赢得了这场特殊的战争。

0 阅读:26
叨叨小科天下事

叨叨小科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