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男子和妻子生有两个孩子,女儿5岁,儿子2岁。一日,一家四口开车出去游玩。儿

微风中的呢楠 2025-08-15 11:09:54

上海,男子和妻子生有两个孩子,女儿5岁,儿子2岁。一日,一家四口开车出去游玩。儿子躺在第三排左侧座椅上玩手机;女儿坐在第二排左侧;妻子坐在第二排右侧。途中,女儿嫌座椅高,就自己调整了一下,没想到,椅背压到后排弟弟的头上。妻子却全然没注意到发生的一切,当她发现时,儿子已经没了呼吸。夫妻俩痛失爱子,把责任都推给了车企,以座椅存在设计缺陷,将车企告上法庭,索赔200万!法院这样判了。 据都市报道8月14日报道:宗某和吴某生有一儿一女,女儿已经5岁,儿子2岁多,儿女双全,羡煞旁人。 然而,一场意外的发生,让这个幸福的四口之家一下子天塌了下来。 2023年5月15日,宗某开着自家的商务车,带着妻子和两个孩子出去转转。 这辆车比较宽敞,有三排座椅,一家四口出行一点不拥挤。 夫妻俩把小儿子被安排在第三排左边,又给他部手机,小家伙就消停的玩起手机了,不吵不闹;女儿在第二排左边,自己玩耍,吴某则坐在第二排右边。 不成想,半路上,女儿嘟囔说座椅太高了,自己伸手就去调。 女儿手快,几下就把座椅调低了,压根没往后看,哪知道这时候儿子正好在后面瞎晃,调低的座椅一下就压在了他头上。 一旁的吴某和前座开车的宗某都没注意到这惊险的一幕。 车里异常安静,吴某和宗某时不时的说两句话,也瞅了瞅闺女,就是没太在意第三排儿子的情况。 可能是,儿子平时玩高兴了也不爱出声,因此,谁也没觉得不对劲。 不知过了多久,吴某无意间瞥见女儿的座椅调得特别低,都快贴到座垫上了。 她赶紧往第三排回头一看,这一眼差点把她魂吓飞了。 只见女儿的座椅靠背压着儿子的头,孩子趴在座位底下,一动不动。 吴某大声喊:儿子!儿子! 可任她喊破喉咙,后排座椅上的儿子纹丝不动。 宗某听到妻子的呼喊声,意识到不对劲,赶紧踩刹车,回头一看也懵了。 俩人手忙脚乱地把座椅扳起来,抱出孩子一看,小脸都紫了,不管怎么喊、怎么拍,都没一点反应。 吴某把手凑到孩子鼻子底下,才发现孩子已经没了呼吸。 做父母的,哪能眼睁睁看着孩子就这么没了?心里仍有最后一丝侥幸,赶紧往医院送,可终究还是晚了,孩子没能抢救回来,夫妻俩悲痛欲绝。 这个幸福的四口之家,一下子陷入黑暗之中,失去了往日的欢声笑语,吴某整日以泪洗面,宗某也跟丢了魂似的,女儿知道自己闯了祸,郁郁寡欢。 夫妻俩冷静下来后,越想越憋屈,这座椅要是有自动感应,碰到东西能缩回去,孩子不就不会出这样的事,他们打听后得知,有的车就有这功能。 夫妻俩一气之下,以座椅调节无自动感应回缩功能压力过大,存在设计缺陷且未设置明显警示标识为由,将汽车公司告上法庭,索赔200万。 这件事曝光后,网友炸了:这完全是家长的责任,我家一对双胞胎,每次出门我都是坐在后排中间,他俩坐在后排两边,我每次都说,我要像老母鸡一样,把你们罩着。我从来没有图舒服,坐到副驾驶。 我一个人开车接送孙子,孙子坐后排的婴儿座椅上,安全带绑着,车门上锁,我开车,慢车速尽可能平稳,后视镜对着孙子,随时观察孙子的动态,孩子被压迫窒息死亡,至少几分钟时间,坐前面的母亲不回头观察的吗??看护的职责是什么?为啥母亲不是坐在婴儿一起?同步可以观察坐前面的大孩子。 那么,在法律面前角度,来看一下车企是否应该负法律责任? 被告汽车公司辩称:车辆经过国家强制认证合格,座椅手动调节符合标准,并且在《用户手册》中也有相关提醒,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家长未履行监护职责,未使用安全座椅且放任儿童操作导致,不应该责任推甩给我们,我们不存在过错,不承担任何责任。 法院审理后确认为: 案涉车辆出厂检验合格,“标识”“警告”明确,不存在过错,不承担任何责任。 《民法典》第27条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 两岁多的幼儿本就处于需要时刻看护的阶段,他们对危险毫无预判能力,一举一动都离不开成人的视线。 家长将孩子单独放在第三排,仅靠一部手机“看管”,自身既未坐在便于观察的位置,也未及时留意孩子的动态。 当5岁的姐姐自行调节座椅时,家长同样没有意识到潜在风险,这种对孩子安全的疏忽,恰恰是监护责任的缺失,家长应自行承担责任。 最终,法院驳回了宗某夫妻的诉讼请求。 百行德为首,万事法为先,欢迎关注@解豸说法 ,一起学习法律知识。

0 阅读:148

猜你喜欢

微风中的呢楠

微风中的呢楠

微风中的呢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