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爆料,家人去银行存钱,本来存10万,结果被银行诱骗,9万元变成了理财保险,男子到银行要求退钱,现场的女子拍桌子怒吼道:“我就是保险公司的,就不退。” 8月,一段发生在银行的纠纷视频受到关注。 事情的起因是一名男子的家人到银行办理存款业务,原本计划存入10万元,却在柜台办理过程中被人从柜台引至一旁,最终其中9万元被办理成了理财保险。 据该男子所述,家人当时已经在柜台开始办理存钱手续,这时有人员上前搭话,声称有更合适的“存款产品”,并将其家人带到旁边区域。 经过一番介绍后,家人在未完全明晰的情况下签了字,事后才发现,原本的存款变成了需要长期持有的保险产品。 男子得知情况后前往银行,要求退还这笔钱,却遭到一名自称是保险公司人员的女子强硬拒绝。 该女子拍着桌子表示,是男子的家人自愿购买,坚决不予退款。 从相关规定来看,银行虽然具备代理保险业务的资格,但《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商业银行不得允许保险公司人员等非商业银行从业人员在商业银行营业场所从事保险销售相关活动。 而在这起事件中,保险公司人员不仅在银行内招揽业务,还能将正在办理存款的客户从柜台引走,显然违反了上述规定。 这类事件并非偶然,不少网友反映,类似情况在银行时有发生,且多发生在中老年群体身上。 这些群体对金融产品了解不多,出于对银行的信任,容易被“高收益”“类似存款”等说法误导。 工作人员往往不明确说明所推荐的是保险产品,而是用“存钱”“理财”等模糊词汇,对保险的锁定期、退保损失等关键信息刻意回避,让客户误以为办理的仍是存款业务。 男子家人在银行柜台被带走并误导办成理财保险这一情况,银行显然存在不可推卸的责任。 作为金融机构,银行有义务保障客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不应任由违规人员在营业场所内误导客户。 客户选择到银行存钱,看重的是其安全性和可靠性,而非被“套路”。 有业内人士透露,银行会通过手续费、回扣等方式从保险销售中获取利益,这也使得一些银行对违规行为采取默许态度,甚至暗中提供便利。 对于普通储户而言,在银行办理业务时需提高警惕。 遇到有人推荐“特殊存款产品”,务必问清楚是否为保险产品、是否存在风险等问题,切勿在未完全了解的情况下随意签字。 若如上述男子一般遭遇误导,可向银保监会投诉,通过合理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这类乱象的存在,不仅损害了储户的切身利益,也逐渐透支了银行的信誉。 唯有严格执行监管规定,严肃查处违规行为,才能让银行真正成为公众放心存钱的场所。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大家对此事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讨论,感兴趣的可以点击头像加关注,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我们下期见。 信源: 原文登载于广州交通电台2025年08月13日关于《男子称钱存银行变成理财保险》的报道
取款方式“变了”,ATM机迎来“大改”,多家银行已执行,望知晓!最近去ATM机
【58评论】【41点赞】
LXMHYF2008
天上不会掉馅饼的,就是有,它们都提前叫家人和亲戚朋友早起去捡了,还轮到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