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到“内鬼”了,大家诈骗电话不断,果然是有“内鬼”作祟。 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刚在银行办完储蓄卡,没隔半小时就接到“贷款客服”的电话,对方一口报出你的身份证尾号; 刚给孩子报完注册工程师考试,第二天就有培训机构打来,连你报考的科目都摸得门清。 就很纳闷,自己的信息怎么像没关上门似的,随便什么人都能拿走? 直到最近公安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大家才知道,这背后藏着更让人窝火的事——今年以来,警方已经抓获了23名银行和运营商的“内鬼”,正是这些人把咱们的隐私当成了赚钱的工具。 公安部在发布会上还披露了一组更触目惊心的数据:除了这23名内鬼,今年查处的“两卡”犯罪嫌疑人已经有23万人,缴获的非法电话卡、银行卡超过17万张。 别以为23名内鬼数量不多,他们背后牵扯出的诈骗案件足足有150起,涉案金额更是超过了上亿元。 这些人可不是路边随便找的小喽啰,他们是诈骗团伙的“信息直供商”,平均每个人都关联着上百起案件。 过去骗子还得瞎猜你的信息,现在有了这些内鬼,骗子能精准喊出你的名字、说出你家小区地址,甚至知道你刚办的银行卡尾号,这样的诈骗,谁能轻易防得住? 更让人愤怒的是,这些内鬼的操作根本不把规则当回事,全靠着职务便利钻空子。 在长沙,有个姓方的银行业务经理,就因为1.4万元的“好处费”,违规给人办了20多套对公账户。 要知道,正常情况下,企业办一套对公账户得审核一个多月,可这位经理倒好,和黑中介串通好,拿着别人的身份信息伪造材料,绕过银行的风控系统,几天就办好了。 这些账户最后全成了诈骗团伙洗钱的“通道”,光通过这些账户转移的赃款就超过160万。 1.4万换160万的危害,这哪里是贪小便宜,分明是拿着公众对银行的信任当赌注。 运营商的内鬼也没闲着,他们干的事更让人心慌。 很多诈骗电话会被系统自动封停,可这些内鬼动动鼠标就能把封停的号码“复活”,让这些号码接着给人打诈骗电话。 他们还会违规给诈骗团伙开通“400”号码——这种号码本来是企业客服专用的,普通人一看就觉得“正规”,结果成了骗子冒充银行、电商的幌子。 更离谱的是,有些内鬼还帮骗子定制语音提示,“您好,欢迎致电XX银行客服,请按1查询余额”,不知情的人一听,很容易就把银行卡号、密码输进去了。 去年山西朔州还破过一个案子,12名嫌疑人里有8个是运营商的区域经理,他们打着“送服务下乡”的旗号,用50块钱一张卡的价格,哄骗农村的老人、残疾人用身份证办电话卡,转头就以三四百块的价格卖给黑市,这些卡最后全被插进“猫池”里,用来自动拨诈骗电话、发垃圾短信。 这些内鬼的操作,最后遭殃的还是普通人。 有不少人没做过任何违法的事,却突然接到警方电话,说自己名下的银行卡涉嫌洗钱,涉案金额几百万。 到了派出所才知道,是自己的身份信息被内鬼卖了,别人用他的信息办了卡。 为了自证清白,这些人得跑银行、跑运营商、跑派出所,开各种证明,有的还得请律师,好好的生活全被打乱了。 咱们去银行办业务,是相信银行能管好咱们的信息; 办手机卡,是相信运营商能保护好咱们的号码,可这些内鬼倒好,把这份信任撕得粉碎,转头就换成了自己口袋里的钱。 面对这些乱象,公安部也调整了反诈策略,不再只抓街头的“卡贩子”或者境外的“黑客”,而是盯着这些内部的“家贼”,要从根上断了诈骗的信息来源。 银行和运营商也开始用AI、大数据建风控系统,监测员工的登录次数、操作时间,要是有人批量开卡或者频繁导出客户信息,系统会直接冻结他的权限。 《个人信息保护法》里也写得明白,金融、通信机构收集个人信息得合法、正当,要是泄露信息,机构最高能被罚5000万元,责任人要是触犯了刑法,还得坐牢。 可即便这样,还是有不少人觉得不解气。 网上很多网友说,现在内鬼这么嚣张,就是因为违法成本太低,要是能像有人建议的那样,给骗子提供信息的人判15年起步,严重的判死刑,再把家产全罚没,看谁还敢干这种事。 对于普通人来说,只能多留意自己的信息,不在陌生网站填身份证号,办业务时看紧自己的资料。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大家对此事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讨论,感兴趣的可以点击头像加关注,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我们下期见。 信源: 原文登载于南方都市报2025年07月28日关于《公安部:严厉打击非法贩卖“两卡”犯罪,抓获“内鬼”23名》的报道
抓到“内鬼”了,大家诈骗电话不断,果然是有“内鬼”作祟。 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
一叶知大事
2025-08-28 12:27:25
0
阅读: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