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昨晚(8月27日晚)报道:“香港19岁男学生因足球赛奏中国国歌期间

一叶知大事 2025-08-28 11:27:24

新加坡联合早报昨晚(8月27日晚)报道:“香港19岁男学生因足球赛奏中国国歌期间背对球场,侮辱国歌罪名成立,被判180小时社会服务令。”   去年6月,2026年国际足联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在中国香港大球场举行,对阵双方是中国香港队和伊朗队。   比赛开始前,按照惯例会播放双方国家的国歌,就是在这个庄严的环节里,19岁的香港学生刘本晞做出了让人愤慨的举动——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响起时,他故意转过身背对球场,不仅不起立,还低着头、垂下双手,全程维持着这种轻蔑的姿态;   可轮到播放伊朗国歌时,他却表现得十分正常,没有任何异常举动。   刘本晞的行为很快被现场人员注意到,之后香港警方依据《国歌条例》,以涉嫌侮辱国歌为由将他拘捕。   案件随后被移交至香港东区裁判法院审理,负责审理此案的是裁判官林子康。   经过庭审调查,林子康在7月30日正式裁定刘本晞的“侮辱国歌罪”成立,明确指出他当时的行为就是为了表达不满和不屑,已经贬损了国家尊严,证据确凿,主观恶意非常明显。   案件原定在8月13日(星期三)宣判,可到了宣判当天,裁判官却突然决定押后,把宣判时间推迟到8月27日,理由是需要先索取两份报告——感化报告和社会服务令报告。   裁判官在解释这个决定时提到,刘本晞来自良好稳定的家庭,过往表现被认定为“正面青年”,所以判决时要兼顾两方面:一方面是刑罚需要有的威慑力,另一方面是要给刘本晞“更生”的机会,甚至还初步考虑过对他判处感化令。   这个审理方向,再加上辩方之后提出的理由,更让人觉得难以接受。   辩方在法庭上称,刘本晞虽然读的是政治与行政学专业,但他真正的兴趣在环保领域,言下之意是他的行为和政治无关;   还说刘本晞的父母也不相信儿子会通过这种方式表达政治理念。   最离谱的是,辩方居然把刘本晞的行为归咎于情绪问题,说他在事发时刚和初恋恋人分手三个月,当时处于冲动、不理性的状态,所以才做出了这样的事。   除此之外,辩方还建议法庭判处社会服务令,理由是刘本晞重犯的可能性很低,而且“定罪本身就有威慑力”,甚至还说“服务社会就是服务国家”,能弥补他的过错,还预判社会服务令报告会是正面内容。 情绪低落可以找朋友倾诉、可以通过运动疏导,怎么能拿国歌作为发泄的对象?   国歌是国家的象征,是无数人为之奋斗的精神符号,对国歌的不尊重,就是对国家尊严的践踏,这和专业、兴趣没有任何关系,更不能用“分手”这种私人情绪来当借口。   19岁已经是成年人了,早就该明白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必须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   最终,法院对刘本晞判处了180小时的社会服务令。   其实,这起案件也不是孤例,背后反映出香港司法界还有不少问题没解决。   比如之前的“占中事件”,警方明明抓捕了参与暴乱的分子,可负责审判的法官转头就把人无罪释放了,这明显是英国殖民思想留下的遗毒。   香港已经回归这么多年,司法体系却还没彻底清理掉这些旧东西,这次刘本晞的案子,就是又一个活生生的反面教材。   除此之外,香港的爱国教育也明显不到位。   如果能从小就让年轻人明白国歌、国旗的意义,让他们从心里认同自己的国家,怎么会出现这种侮辱国歌的事?   有人说,这次判决是“好的开端”,起码认定了侮辱国歌是犯罪行为。   可光有定罪还不够,惩罚必须和行为的严重性匹配才行。   尊重国歌不是小事,它是对国家忠诚最基本的表现——一个人如果连国歌都不放在眼里,又谈得上什么爱国?   更别说那些一边享受着国家带来的福利,一边又对国家充满抵触情绪的人,这样的态度本身就站不住脚。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大家对此事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讨论,感兴趣的可以点击头像加关注,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我们下期见。

0 阅读:0
一叶知大事

一叶知大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