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蒋桂战争爆发,不到三个月,新桂系便被蒋打得分崩离析,这背后多亏一个人

1929年,蒋桂战争爆发,不到三个月,新桂系便被蒋打得分崩离析,这背后多亏一个人出谋划策,此人有当代卧龙之称。

这个人名叫杨永泰,在入职蒋营之前,他已经投靠过不少大人物,名声也不好,那么老蒋为何敢信任这样一个人呢?孔子的一句话足以解释。

杨永泰是清末秀才,但他不止精通传统文化,还接受过系统的西方教育,在认识老蒋前,他已经在官场摸爬滚打了十来年。

最早投奔过孙中山,但他认为孙没有实力,抱着投机态度,他转投了西南实力派,但没过多久,西南派也垮了,又北上投奔了北洋政府,在曹锟的国会里出任参议院议员。但谁知北洋政府也没弄几天便解体了,无奈之下,他只好跑去上海当起了寓公。

在老蒋下野之后,他本想投靠桂系李白,向李宗仁、白崇禧递上了一份万言书,阐述自己对当下局势的看法,但“李白”看过杨的万言书后,只认同他的观点,但不认同他这个人,理由就是,鉴于他之前的政治经历,认为此人在政治上靠不住。

于是,此事没有下文,但杨之才能却被老蒋的结拜兄弟黄郛所看重,早早就安排他进入外交部做事,并且向老蒋提过杨,只不过当时时机还不对,后来黄辞去外交部长,杨也就离开了。

但离开后的杨永泰已经有了新目标,他要借他人之手向老蒋上书,这个人就是熊式辉。他与熊是好友,通过熊向老蒋提出了“削藩策”,一下击中了老蒋的命门。

北伐之后,老蒋将矛头对准冯玉祥、阎锡山和新桂系的李白,这些人虎视眈眈,老蒋不收入麾下,心下不安,此时的削藩之策就是最好的办法。

前有好兄弟黄郛的推荐,后有借熊之手献上的“削藩”之策,使老蒋对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要求要见一见此人。

但熊又担心蒋在意杨的过去,于是便多问了一句,蒋说:“过去之事,我不计较,只要他今后跟我好好干就行了!”

杨一见老蒋便上前行礼,老蒋上前抓住他的手,说:“今与杨先生相见,望先生施展管仲、诸葛之才,以贡献国民革命。”

杨当即表明心迹,说:“我奋斗半生,今日当感谢总司令知遇之恩,日后必将肝脑涂地。”

杨永泰的首秀便是对蒋桂之战的策划。

对蒋而言,新桂系无疑是一大劲敌,李宗仁坐拥两湖,黄绍竑占着广西,白崇禧收编了唐生智的残部,拥兵十万控制着华北京津,李济深则在广东为后援,可以说,他们的势力从南一直伸到了北。

但杨却从中找到了桂系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根基不稳。李济深在广东得不到陈济棠、张发奎的认可;白崇禧看似强大,其部下大多是唐的兵,指挥起来并不顺手;李宗仁的主力军第七军也不太听话,相较于李,军长李明瑞更听桂系的四号元老俞作柏的话,而俞与李宗仁也不对付,因此李宗仁还刻意打压李明瑞。

既然这么多毛病,那就好下手了,杨的策划案完美出炉。

首先,将李济深诱骗到南京,然后加以软禁,再把陈济棠提为粤军一把手,这样一来,陈必定站蒋;

其次,唐生智对新桂系耿耿于怀,请他暗中指使以李品仙为首的老部下倒戈,给白崇禧来个措手不及;

再次,重金收买俞作柏、李明瑞,让他们在与中央军作战时倒戈;

最后,发动湘军、滇军、粤军及俞、李等人,重兵围攻广西的黄绍竑;

方案出炉后,接下来就是实施了。

老蒋请李济深出面调停中央与广西的矛盾,将其诱到南京加以软禁,陈顺利被提为一把手;白崇禧遭倒戈,华北变天,白崇禧仓皇出逃;李明瑞临场倒戈时,还拉上了另一大主力大将杨腾辉,致使两湖桂系一败涂地;广西黄绍竑遭围殴,战败出逃,俞作柏、李明瑞接管广西。

蒋桂之战历时三个月结束,新桂系不仅丢了大本营广西在内的全部地盘,主力军第七军也四分五裂,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这三位仁兄被迫流亡香港、越南,一下跌出了实力人物排行榜。

而杨永泰则凭借这一策划案站稳了脚跟,结束了多年遇冷的局面。。孔子有云:时也,运也,命也,非吾之所能也,杨之所以跟了蒋有了用武之地,实际此乃时势也。

0 阅读:64

猜你喜欢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吖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吖

资深历史痴,十几年商海沉浮,历史总能激励、启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