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9月,厦门解放进入倒计时,对于厦门市长的人选,陈家庚提了一个建议:最好

趣叭叭呀 2025-08-15 17:23:53

1949年9月,厦门解放进入倒计时,对于厦门市长的人选,陈家庚提了一个建议:最好由闽南人或华侨担任,毛主席听后,马上想起一个人,便问周总理:“新四军那个很会打仗的县长,现在在哪里呢?”

1949年9月19日,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进军闽南,很快便完成对金、厦两岛的包围,厦门解放指日可待。

同时,一个迫切的问题也提上历史日程,那就是要为厦门选派一个市长。厦门作为闽南重镇,临海城市,对外交流频繁,有大量的华侨和侨眷定居于此,海外影响力很大,市长人选至关重要。

时任南洋华侨总会会长陈嘉庚,在新政协会议上提了一个建议:希望派一个闽南人或华侨出任厦门市长,这样有利于推进厦门的经济发展与社会改革。

陈的建议提出后,毛主席很重视,为此特意征询了福建省委的意见,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司令员叶飞便提名了一个人,此人名叫梁灵光。

毛主席听后,马上想起了此人,便问道:“就是那个很会打仗的县长?他如今人在哪里呢?”

周总理答:“他现在是叶飞兵团29军的参谋长。”,随后一封任命书便发了出去。

当时梁灵光正在筹备解放厦门事宜,接到调令后,一头雾水,他已投身军旅多年,现在组织上忽然让他去当厦门市市长,实在是有些意外。

那么,组织上为什么选定梁灵光出任第一任厦门市市长呢?他能担得起重任吗?你看他的个人经历,就会知道他有没有这个资格了。

梁灵光,福建永春县人,出生于一个儒商家庭,父亲梁绳基是清末秀才,从事过教育事业,后弃儒从商,在商业领域闯出了一片自己的天地。

他们家的生意做得很大,从永春县,分号一直开到泉州、福州、厦门、上海等地,甚至海外的马来西亚,都有他们的业务。

同时,梁绳基致力于发展教育事业,在南洋和港澳地区都有着很高的声望。在父亲耳濡目染之下,他不仅学业优秀,而且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然而遗憾的是,梁绳基正值壮年时突发疾病离世,留下母亲和梁披云梁灵光两兄弟,此后家业由母亲和哥哥接管,梁灵光则继续他的学业。

梁灵光早年在上海立达学院学习,在此期间,他受到了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参加了一系列的抗日救国运动。

1935年,他因参加了“一·二九”运动,被学校开除,不得已回到厦门。但他的斗争并没因此而停歇,以《平话》杂志专栏编辑的身份,先后发表了大量文章,揭露了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以及控诉日军野蛮的侵略行径。

一年后杂志被封,他又到上海参加抗日青年团,组织学生运动,因频繁活动又上了国民党通缉的黑名单,为避难去了马来西亚吉隆坡。

在异国他乡,他从事起了父亲的老本行,成为一名教师,并与“马共”取得联系,继续积极开展革命运动,先后在华侨群体中筹建了“雪兰俄邦反帝大同盟”、“华侨抗日救国会”、“左翼作家联盟”三个进步团体,并担任主席。

因此,他虽在马来一年,在华侨中的声望却是很高的。

抗战全面爆发后,爱国华侨纷高举爱国大旗,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不少华侨回国参战,梁灵光也打算归国效力。

途经新加坡时,受到南洋华侨陈嘉庚的聘任书,因他以前做过杂志编辑,陈便请他为《南洋商报》的特约记者,专门采写抗战新闻,因此,与陈也比较熟识。

回到上海后,他与地下党人李亚群取得联系,李向他介绍了上海的抗战情况,并根据当前形势,给出了一些建议,即通过游击战术袭扰敌人。

1938年5月,梁灵光在苏北加入了民间抗日自卫队,该组织在1940年被改编为苏北第二纵队,由梁担任队长。

在此期间,他一面组织队伍打击日军,一面在农村开展教育工作,宣扬爱国思想,在他的感召下,队伍不断壮大,成为抗日游击队中的一支劲旅。

但当他发现老蒋暗中反共的面目后,毅然决然地选择加入了共产党阵营,之后受组织安排当上了江苏南通如皋县的县长。

他在南通工作了十年,在此期间,配合新四军作战,组织了大量战斗,仅1944年从6月到10月间,就组织了大小战斗450余次,在“黄桥战役”中更是立下大功。因此,毛主席知道他是一个能打仗的县长。

他的治理能力也很强,在“苏中战役”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为配合华中野战军作战,做好后勤工作,他发动南通、如皋、如东等县的农民支援前线,累计出动了50万人次,为前线筹粮,送补给,运送伤病员,为前线作战提供了保障。

从上述不难看出,梁灵光上马可作战,下马可治国,像他这样文武双全的人才,在当时是十分少见的。

同时,他是福建人,又有着华侨背景,特别在华侨群体中,不论他的家世,还是他个人,都有着一定的声望。

因此,对于厦门市长人选,叶飞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梁灵光。

1949年10月,厦门解放后,梁灵光带着领导班子进入厦门,开始了他在厦门的治理工作。

这一次,他同样经受住了考验,不负众望,仅用5年时间便让厦门改头换面,走上工业城市的道路,走在了全国改革的前沿阵地。

0 阅读:126

猜你喜欢

趣叭叭呀

趣叭叭呀

趣叭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