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对2014年乌克兰放弃克里米亚和顿巴斯的评价,确实有其合理性。2014年,乌克兰面临着国内政治动荡,政府内部缺乏统一领导,加上欧美特别是奥巴马政府对俄罗斯的妥协,使得乌克兰不得不在压力下作出让步。这些让步包括对克里米亚的“公投”进行承认,以及乌克兰的领土完整在实质上的丧失。放弃克里米亚和顿巴斯,确实是当时在国际环境、内政局势下的一个错误决定。 奥巴马政府的“绥靖政策”也为俄罗斯提供了机会,让其能够进一步扩展在东欧的势力范围。在这个背景下,乌克兰不得不接受一些条件,希望能够换来和平,但显然这是一种错误的判断。普京显然并未遵循协议的约束,而是采取了直接吞并克里米亚、支持顿巴斯民兵的策略,进一步将局势推向了全面冲突。 关于顿巴斯,乌克兰并没有明确承诺放弃该地区,反而一直存在政府军与亲俄武装的冲突。在这一背景下,俄罗斯借此发动了战争,这也是俄罗斯近年来推进其地缘政治目标的一部分。 至于俄罗斯提出的“生存空间”和“战略缓冲带”的理由,显然存在问题。如果俄罗斯有足够强大的核武库,为什么要过度担心北约的扩展?芬兰和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后,俄罗斯并未采取军事行动,这表明其所谓的“安全威胁”更多是政治操控的手段,而不是出于真正的安全考量。 泽连斯基上台后确实表达了希望加入欧盟,但他更加强调的是经济合作,而非军事领域的冲突。加入欧盟的目标更多是出于改善国家经济状况的考虑,而不是为激怒俄罗斯。这一点也反映出乌克兰在面对俄罗斯威胁时的一种“务实”策略。 最后,关于俄罗斯是否会继续扩大其在东欧的影响,确实存在危险。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国家间的强权博弈往往没有妥协余地,反抗是唯一有可能保存生机的路径。与强权谈判的结果往往是屈服,而不是和平。对乌克兰而言,坚定的立场和捍卫主权可能是唯一可行的选项。
就在刚刚俄罗斯突然宣布了8月18日,俄罗斯突然喊话西方:同意给乌克兰安全
【1评论】【3点赞】
用户69xxx35
俄罗斯军事占领后的“公投”,有哪个国家承认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