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 年,白求恩被埋葬在河北唐县,由于他在前线战死,交通队只好秘密的把白求恩的尸体伪装成一个重伤的人,然后连夜赶路,将他送到了后方的于家寨。 白求恩出生在 1890 年的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家里是牧师家庭,从小就接触严格教育。他爷爷是医生,这让他早早对医学感兴趣,上学时在多伦多大学学生理和生化,后来转医学。1914 年一战爆发,他中断学业当志愿劳工老师,1915 年加入加拿大皇家陆军医疗队,当担架手,在伊普尔战役中腿部中弹负伤。 从这些经历能看出,白求恩的人生轨迹里,“选择” 总带着股不顾个人的热乎劲儿。明明能顺着优渥的家境和医学天赋,在加拿大安稳当医生,可一战时偏要放下书本去当担架手,腿上挨了枪子也没退缩。 后来他来到中国,更把这份 “不顾个人” 推到了极致。前线条件差得没法说,缺医少药是常事,他就带着医疗队在炮火里钻,手术台常架在离战场不远的地方。有次为伤员做手术,手指被划开,他没当回事儿,接着救伤员,最后感染引发败血症,就这么倒在了岗位上。 有人或许会说,他本可以不必这么 “拼”,可正是这份不把自己当外人的投入,让跨越国界的情谊变得实实在在。他没留下什么惊天动地的宣言,可那些在手术台前熬过的夜晚,给伤员缠过的绷带,比任何话语都更能说明什么是 “并肩作战”。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1939年,白求恩被埋葬在河北唐县,由于他在前线战死,交通队只好秘密的把白求恩
海边观潮客
2025-08-20 14:27:14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