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月,卫立煌被软禁在南京,黄埔军校校长关麟征前来看望,门口的宪兵不让进去,关麟征性烈如火,一怒之下把他佩挂中将领章的军装上衣脱下来丢在地上说“凭这个都进不了这个门,这个不值钱的东西,我不要它了。” 卫立煌,1897年出生在安徽合肥的一个穷苦家庭,家里靠他哥哥卫立炯在县城做小官勉强糊口。少年时他读过几年私塾,脑子灵光,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14岁的他跑去安徽庐州军政分府当兵,从此踏上军旅路。1912年,他跟着哥哥加入和州军队,参加二次革命,可惜兵败,只好回老家。1914年,他考进湖北陆军学兵营,接受正规军事训练,但嫌军营管得太严,逃到上海,后来又南下广州,投奔孙中山的粤军。1920年代初,他进入黄埔军校,认识了关麟征,两人一见如故,成了铁哥们。北伐战争中,卫立煌打仗不要命,战功赫赫,很快升到营长。1932年,他带兵攻下鄂豫皖苏区的金寨,蒋介石为了表彰他,把金寨改名叫立煌县。抗战爆发后,卫立煌率部在山西打得日军抱头鼠窜,1937年的忻口战役,他跟八路军联手,重创日军板垣师团,名声大噪,被称为“常胜将军”。1939年,他当上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在中条山抗击日军,指挥沉稳,战术老辣。可抗战胜利后,国共内战打得火热,卫立煌因为跟共产党谈判,又对蒋介石的军事部署有意见,渐渐被猜忌。1948年,东北战事失利,蒋介石拿他开刀,免了他的东北剿总司令职务,直接押回南京软禁。 关麟征,1905年出生在陕西一个普通农家,性子烈得像火药桶。1924年,他考进黄埔军校第一期,跟卫立煌同窗,俩人一起吃苦训练,关系铁得像亲兄弟。北伐时,关麟征带兵冲锋陷阵,战功不比卫立煌少,1935年升到中将。抗战期间,他参加淞沪会战、武汉会战,敢打敢拼,名气响当当。1949年,他当上黄埔军校校长,负责给国民党培养军官。关麟征这人直肠子,看不惯的事绝不憋着,尤其对兄弟仗义得没话说。他跟卫立煌的交情,始于黄埔军校的青春岁月,俩人一起为民族大义抛头颅洒热血,感情深得没法说。 1949年1月,南京的局势已经烂到骨子里,国民党大厦将倾,人人自危。卫立煌被软禁在一座宅子里,外面宪兵守得死死的,谁也别想进去。关麟征听说老兄弟被困,气得七窍生烟,亲自跑去探望。他穿着中将军服,肩上的领章闪闪发亮,满心想着跟卫立煌见一面,聊聊眼下的乱局。可到了宅子门口,宪兵二话不说把他拦下,态度冷得像冰块,说上头有命令,任何人不得入内。关麟征哪受得了这气,火气蹭蹭往上窜,当场扯下肩上的中将领章,连同军服上衣狠狠摔在地上。那领章砸在青石板上,叮的一声脆响,像是把他的愤怒和失望都砸了出来。他指着地上的军服,吼道,这玩意儿连见兄弟的门都进不了,要它有什么用,干脆不要了!宪兵被他这阵仗吓得没敢吱声,关麟征头也不回地走了。这件事传开后,国民党内部炸了锅,关麟征的举动等于公开跟高层翻脸,暴露了军中将领之间的裂痕。卫立煌被困宅中,透过窗户看到这一幕,兄弟的仗义让他百感交集,可他也明白,时局已经变了,曾经的理想和忠诚,如今都成了空谈。 没过几天,顾祝同带着一队人马找到卫立煌。他是蒋介石的亲信,急着劝卫立煌赶紧离开南京,去川北找蒋介石。卫立煌的妻子韩权华病得下不了床,他怎么也不肯走,说妻子命在旦夕,不能扔下她不管。顾祝同急得拍桌子,说现在国共打得正紧,卫立煌在军中威望高,部下都听他的,留在南京就是浪费时间。卫立煌不为所动,坚持留下来照顾妻子,还要顾祝同替他向蒋介石带话,说他虽然走不了,但跟国民党同进退。顾祝同见劝不动,只好悻悻离开。不久后,蒋介石宣布辞去国民政府主席职务,副主席李宗仁接手,可实权还在蒋介石手里,局势乱得像一团麻。韩权华拖着病体给李宗仁打电话,直截了当要求放了卫立煌。李宗仁嘴上答应,第二天宅子外的宪兵果然撤了,但特务没走,换上便衣继续盯着,卫立煌的日子还是没啥自由。就在这时候,高旻寺来了一封信,内容模模糊糊,但点出“良机将至”,让卫立煌醍醐灌顶。他意识到再不走就真没机会了。1949年3月,趁着除夕夜特务松懈,他带着韩权华偷偷溜出南京,先到上海,再坐英国轮船去了香港。关麟征那边,摔了军服后彻底跟国民党闹掰,也跑去香港,后来去了美国,过上低调日子,直到1980年去世。卫立煌到了香港后,辗转去了北京,受到新政府礼遇,当了全国政协委员,1960年在京病逝。
1949年1月,卫立煌被软禁在南京,黄埔军校校长关麟征前来看望,门口的宪兵不让进
混沌于浮云
2025-08-22 12:38:24
0
阅读: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