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国会455张赞成票,把83亿美元贷款和1435毫米轨距一起塞进提案,等于把国家铁路的脖子伸到中国面前。 要知道越南铁路这些年一直背着殖民时代的 "历史包袱",全国 3100 公里铁路里掺杂着三种轨距,其中法国人留下的 1000 毫米米轨占了大头,就像给现代物流穿了双不合脚的小鞋。 中越边境的老街口岸,货物跨境时得先从中国的标准轨列车卸下来,再装上越南的米轨列车,这套 "换轨舞" 哪怕在设备先进的中欧班列口岸都得花上 1 小时,更别说越南这些年没怎么升级的老口岸了。 这跳舞的成本可不低。2024 年中越贸易额已经冲到 2606.5 亿美元,这么大的体量还靠米轨铁路折腾,简直是跟钱过不去。 公路运输成本是铁路的两倍多,每吨公里要 0.2 到 0.4 元,而铁路只要 0.15 元左右,更别说铁路一趟能拉的货相当于四辆卡车。 越南那些出口到中国的电子产品、农产品,要是能顺着标准轨直接跑,光运费就能省下一大笔。就像中老铁路那样,通车后昆明到泰国的货运成本直接降了 30%-50%,越南看着能不眼馋吗? 再说这 83 亿美元贷款,越南自己肯定拿不出这么多钱搞基建,而中国贷款的好处明摆着。中老铁路就是现成的例子,中国帮忙建起来后,累计货运量突破 5400 万吨,带动老挝 GDP 年均增长超 1.5 个百分点,沿线 40 万人直接受益。 越南这条老街 - 河内 - 海防铁路全长 391 公里,设计时速 160 公里,比现在龟速的米轨铁路快多了,以后中国西南的货物往海防港运,时间能砍半都不止。 而且贷款往往带着技术合作,中国企业参与建设的话,从铁轨到信号系统都能用上成熟技术,省得自己瞎琢磨走弯路。 越南之前在轨距问题上摇摆了二十多年,现在终于想明白了,跟着法国老轨距走没前途。米轨铁路不仅速度慢,载重也上不去,根本撑不起越南成为制造业中心的野心。 看看中老铁路带来的变化,万象赛色塔开发区聚了 154 家跨国企业,年产值超 20 亿美元,磨憨口岸吸引了千亿级投资。越南要是还守着米轨,以后中国的光伏组件、新能源汽车想通过铁路运过去都费劲,更别说承接产业链转移了。 现在越南的电子厂、纺织厂大多建在河内周边,原材料从中国进口,成品再出口全球。铁路一通,早上从昆明发的零部件,傍晚就能到河内工厂,第二天就能组装出货,这效率提升可不是一点点。 就像中老铁路上的冷链班列,从每天 1 列加到 4 列,东南亚水果三天就能摆上中国超市货架,越南的火龙果、芒果以后也能搭上这趟快车,损耗率能从现在的 20% 往 5% 里降。 更重要的是,这条铁路把老街、河内、海防串成一线,等于给越南北部画了条经济大动脉。海防港是越南北部最大的海港,以后中国货物从老街进来,经河内分到各地工厂,加工完再从海防港出去,形成闭环。 就像磨憨口岸搞的 "铁路 + 园区 + 产业" 模式,越南也能学着在沿线搞产业园区,吸引中国企业投资设厂,毕竟物流成本降了,谁不愿意把厂子建在交通方便的地方。 说到底,越南这步棋是把铁路的 "脖子" 主动凑到中国的 "肩膀" 上,表面看是借了 83 亿美元外债,实际上是买了张区域经济的高速通行证。 以前靠米轨铁路,中越贸易再多也得卡在运输环节,现在标准轨一接,等于把越南的铁路网接入了中国主导的东亚供应链。 看看中老铁路通车后,中老跨境货物从 10 余种扩展到 3000 多类,越南怎么可能放过这样的机会。毕竟在 2600 多亿美元的贸易盘子面前,花 83 亿修条铁路太值了,这账算得比谁都清楚。
越南居然大跳“轨道”大逆转,硬着头皮向中国开出83亿美元的天价借款单,要修一条铁
【6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