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中国市场这块“关键蛋糕”,韩国经济寒冬已难藏颓势。   2025年8月26日

波览历史 2025-08-26 17:18:36

失去中国市场这块“关键蛋糕”,韩国经济寒冬已难藏颓势。   2025年8月26日,韩元对人民币汇率跌破0.0052关口,创下近期新低。这个数字背后,是韩国经济正在经历的刺骨寒意。   虽然今年上半年赴韩中国游客数量已恢复到2019年的九成,首尔明洞的免税店又排起了长队,但这些热闹景象根本掩盖不了韩国经济的深层困境。   曾经连续21年稳坐韩国最大贸易伙伴宝座的中国市场,正在悄然改变对韩国经济的支撑力度,而这股寒流才刚刚开始蔓延。   韩国经济对中国市场的依赖不是一天形成的。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全球化浪潮和美国产业布局的双重作用下,韩国逐渐形成了“技术靠美国、市场靠中国”的特殊经济结构。   这种结构在半导体、汽车等支柱产业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以半导体为例,韩国企业掌握的存储芯片技术主要源自美国授权,而生产出的产品有近四成销往中国市场。   这种两头在外的模式,在中美关系平稳时能带来丰厚利润,但一旦关系生变,就立刻陷入困境。   尹锡悦政府上台后的政策调整,彻底打破了这种脆弱的平衡。不同于前任政府在中美之间保持的中立姿态,尹锡悦选择全面倒向美国,这直接导致中韩经贸关系降温。   最直观的影响体现在出口数据上,韩国半导体对华出口占比从2020年的四成以上降到了2024年的三成多一点。   汽车产业的日子更不好过,今年1月韩国汽车出口额同比减少近两成,其中现代、起亚等主力品牌跌幅都在15%以上,而电动汽车出口更是暴跌超四成。 更麻烦的是,韩国想通过增加研发投入摆脱困境的努力,也面临现实阻碍。尹锡悦政府在2025年预算中把研发投资比例提高到3.1%,重点投向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领域,但技术创新不是光靠钱就能砸出来的。   韩国半导体产业使用的设备和核心技术有七成以上来自美国,今年6月还有消息说美国考虑撤销韩国企业在华工厂的技术豁免权。   这意味着韩国企业就算想在华升级生产线,都要看美国脸色。 消费市场的变化更能说明问题。曾经在中国街头巷尾都能看到的韩国美妆品牌,如今正在悄悄撤退。今年7月,爱茉莉太平洋宣布关闭悦诗风吟天猫海外旗舰店,这个曾经拥有800多家门店的品牌,早已不复当年风光。   韩国化妆品对华出口占比从2021年的过半,跌到了2025年上半年的不到两成。取而代之的是花西子、完美日记等中国本土品牌,它们凭借更懂中国消费者的设计和营销策略,占据了过半市场份额。   文化产业的境遇同样折射出市场变化。虽然今年第一季度韩国K-POP专辑对华出口额达到9300万元,重新成为最大出口市场,但这只是“看得见的部分”。   SM娱乐的负责人在论坛上坦言,尽管音乐服务还能开展,但韩国艺人至今无法在中国举办大型演唱会。   要知道,演唱会、粉丝见面会这些线下活动才是利润最高的部分。中国演唱会市场规模在2024年就达到579亿元,比2019年增长近两倍,这么大的蛋糕韩国娱乐公司却只能眼睁睁看着。   有人说韩国贸易顺差在今年7月达到66.1亿美元,情况没那么糟。但仔细看就会发现,顺差增长主要靠进口下降而非出口增长,这其实是经济活力不足的表现。   更关键的是,支撑韩国经济的核心产业都在下滑,汽车、半导体这些曾经的“赚钱机器”动力不足,靠减少进口换来的顺差,就像给病人输营养液,治标不治本。   旅游业的恢复也没能带来预期的拉动效应。虽然今年前6个月有254万中国游客赴韩,华南地区直飞游客甚至比2019年增长六成,但旅游业收入在韩国经济中的占比毕竟有限。   韩国旅游发展局不得不推出送流量卡、交通卡等促销活动吸引游客,可这点收入根本弥补不了汽车、半导体出口下滑带来的损失。   就像有网友说的:“免税店赚的钱,还不够现代汽车在中国少卖的零头。”   韩国经济的真正问题,在于没能及时调整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结构。过去几十年,韩国习惯了把中国当成“生产基地+销售市场”的双重角色,既在这里生产零部件,又把成品卖回中国。   但随着中国产业链的完善,这种模式越来越难维持。中国不仅能自己生产高质量的零部件,还能造出更具性价比的成品,从汽车到家电再到化妆品都是如此。   韩国想转向欧美市场,可美国一边要求韩国增加军费,一边在半导体等关键领域加强控制,根本不给韩国企业平等竞争的机会。   现在韩元汇率的持续走低,反映的正是市场对这种困境的担忧。企业赚不到钱,民众收入增长放缓,消费自然疲软,形成恶性循环。   韩国央行把基准利率维持在2.75%不敢动,怕降息引发资本外流,又怕加息拖累经济增长,陷入了两难境地。   中国市场的变化对韩国来说,不是简单的“少赚点钱”,而是整个经济逻辑的重构   这也是为什么说韩国经济的寒冬才刚刚开始,失去中国这个“榜一大哥”的支撑,韩国需要重新寻找自己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而这个过程注定不会轻松。 资料:新浪财经、和讯网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波览历史

波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