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近期在乌克兰东部四州——卢甘斯克、顿涅茨克、扎波罗热和赫尔松的军事行动,已从全面攻势转向重点巩固顿巴斯两州的实际控制。 这一战略收缩被美国副总统万斯称为俄方"重大让步",但背后实则是俄乌消耗战三年多后,俄罗斯在军事与经济双重压力下的战术调整。 俄军凭借体量优势持续推进"钝刀割肉"战术,逐步啃下乌东约20%的领土,近期更宣称解放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地区的菲利亚定居点,进一步巩固顿涅茨克方向的战线。 为瓦解乌军抵抗,俄方不仅投入正规军,还大量组织亲俄民兵组织进行心理攻势,通过劝降分化乌军士气,试图将乌东实际控制区转化为长期占领区。 这种策略使乌军陷入被动:若死守四州全境,兵员和装备消耗难以持续;若放弃顿巴斯,则面临国土分裂的国内政治压力。 然而俄罗斯的"胜利"代价沉重。初期俄军试图复制二战模式,通过轰炸电厂、铁路等基础设施摧毁乌克兰战争潜力。 但乌方采用分布式生存策略:工厂搬入地下车库、农村谷仓甚至地铁隧道;电力依赖移动电站和太阳能板组网; 西方援助通过波兰边境源源不断输入。俄军炸毁的目标往往在数周内重建,而自身每天在顿巴斯损失上千兵力,军费开支如无底洞。 更讽刺的是,乌克兰用5万美元的自杀无人机逼俄军耗费200万美元防空导弹拦截,这种成本交换比让俄罗斯的"消耗战"变成自我消耗。乌克兰的韧性背后是北约主导的"云战争"体系。 美军提供卫星情报、AI目标分析,星链维持战场通信,乌军本质上成为"云端武装"。这使得俄军传统攻坚模式失效:炸铁路挡不住星链信号,毁工厂断不了波兰运输线。 俄军近期转向打击西方援助枢纽和乌指挥节点;但乌将领采用移动帐篷指挥所+电子屏蔽箱,北约装备在边境仓库炸完即补,新战术仍难破局。 战场外的博弈同样关键。俄罗斯国内通胀率突破8%,民众生活成本飙升,能源收入虽借中印贸易缓冲,但军工产能占GDP10%的畸形结构不可持续。 泽连斯基在独立日誓言"强大独立的乌克兰",却面临特朗普政府施压接受俄方条件,美俄阿拉斯加密谈更凸显乌克兰的棋子处境。 普京的"让步"本质是止损策略。放弃赫尔松、扎波罗热两州控制要求,集中巩固顿巴斯,既回应国内反战压力,也为与特朗普交易铺路; 俄方期待以乌东部分控制权换取西方放松制裁,恢复能源市场份额。而乌克兰的困境在于:西方安全保障迟迟未落地,欧盟400亿欧元援助多数未兑现,F-16战机等关键装备到位缓慢。 当美俄绕过基辅直接谈判时,乌方"不割地、不缺席谈判"的红线正被现实侵蚀。这场冲突印证了现代战争的逻辑变革; 工业时代的"摧毁重建"公式失效,替代的是"敏捷供应链战争"。谁能快速重组生产能力、活用民用技术军事化、维持民众忍耐力,谁就能在消耗中存活。 当俄军士兵用血换经验时,乌克兰民众也用韧性重定义了"生存"——山河破碎中仍坚持网课教学、用导弹壳铸造街头雕塑,这种精神防线或比任何军事工事更难击穿。 参考资料:俄方最新停火条件曝光?消息人士:普京在领土问题上做了妥协 2025-08-22 14:31·凤凰卫视
俄罗斯近期在乌克兰东部四州——卢甘斯克、顿涅茨克、扎波罗热和赫尔松的军事行动,已
观今言史啊
2025-08-27 11:23:5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