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 年,流落澳门的中共一大代表包惠僧,得知新中国成立后百感交集,主动写信请求重回组织怀抱,毛主席知道后表示回来可以,但有一个条件…… 1949 年 10 月,澳门风顺堂区一条狭窄的巷子里,54 岁的包惠僧从报童手中抢过一份《大公报》,当他看到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的标题时,手中的报纸开始颤抖,这位中共一大代表,已经脱党 22 年了。 报纸上的字像小锤子,一下下敲在他心上。22 年不算短,从广州到武汉,从南京到澳门,他换过好几份差事,日子过得颠沛,可当年在上海石库门里开会的场景,总在脑子里晃 —— 十几个人围坐着,说要让老百姓过好日子,声音不大,却亮得像星子。这些年他看着时局变来变去,心里的悔意早攒成了堆,如今新中国成了,他攥着报纸直掉眼泪,连夜就给北京写了信。 信寄出去后,他天天站在巷口等消息,鞋底子都磨薄了。等回信真到了,他拆信封的手都在抖,里头说毛主席知道了他的事,回来没问题,就一个条件:得把这 22 年的经历原原本本说清楚,不藏着不掖着。 包惠僧没半分犹豫,收拾了简单的行李就回了内地。他坐在桌前,一笔一划写回忆,从当年为什么脱党,到这些年干了啥、见了啥,连自己曾在国民党里做过事的细节都没漏。有人说他傻,干嘛把旧事全抖出来,他却叹口气:“当年从组织里走了,是我对不住初心。现在回来,总得把心掏出来亮亮相。” 后来他被安排在文史馆工作,天天对着旧档案整理史料。有人见他年纪大,劝他歇着,他却不肯,说:“能再为党做点事,比啥都强。” 其实毛主席提的哪是条件,是给了他一个回头的台阶,也是在说:不管走了多远,只要心里还有对家国的念想,愿意说实话、干实事,就还有被接纳的余地。 人这一辈子,谁没走过岔路?难的是岔路尽头敢回头,回头之后敢认账。包惠僧这一路,既有遗憾,也算有了个踏实的收尾。
1949年,流落澳门的中共一大代表包惠僧,得知新中国成立后百感交集,主动写信请
史海奇报屋
2025-08-27 23:18:22
0
阅读: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