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1年,岳飞遇难,韩世忠立刻交出兵权,闭门谢客,从此不再谈及战事,也不和旧部有任何联系。从此,他就在杭州,在赵构的眼皮子底下隐居,经常骑着一头小驴,号称“清凉居士”,带着一两个童子,在山水间流浪。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南宋初年,宋高宗刚在南方站稳脚跟,手里能直接调动的军队只有一万来人。 那时候金兵不断南下,社会又乱,各地自发组织起不少抗金武装和自卫队伍。 朝廷没别的办法,只能依靠这些将领和他们手下的兵。 高宗只好表面上认可他们的势力,鼓励他们扩充人马,靠他们抵抗外敌、平定内乱,这才让南宋朝廷暂时安顿下来。 就这样,几位大将慢慢培养起自己的兵力,形成了所谓的“家军”。 其中最有名的包括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和岳飞带领的部队。 这些将领原本有些是普通士兵出身,因为打仗勇猛、屡立战功,才被提拔起来。 他们各自为政,手里的权力越来越大。 根据学者研究,建炎元年时,全国兵力大约十万,而这四位将领总兵力只有五千,只占全国百分之五。 但短短八年后,到绍兴五年,四镇总兵力达到十八万,占全国总兵力的九成。 增长速度非常惊人。 这些将领不但管军队,还控制着地方行政、财政甚至民政,权力极大。 他们之间也不团结,常常互相猜忌、争功抢赏,甚至彼此防范如仇敌。 这种情况让朝廷非常担心。 宋太祖赵匡胤建国时,就深知兵权不能交给武将太久,所以用“杯酒释兵权”的方式解除了老部下的兵权,改用文官管理军队。 但这样一来,宋朝军事变得薄弱,对外战争屡战屡败,只能靠送钱求和来维持和平。 可到了高宗时期,形势所迫,不得不让武将拥兵自重,但这始终是高宗心里的一根刺。 不少文官大臣也纷纷上书,指出大将专权的危险。 比如有人警告说,兵权放出去容易、收回来难,再不早点想办法,以后就来不及了。 还有人说,这些将领现在富贵已极,既不求升官也不怕罚,再这样下去朝廷威严会越来越弱,而将领势力则越来越强。 高宗自己也明白,不能一直这样下去。 他一直在等机会收回兵权。 而另一方面,南宋朝廷从建立开始就没有决心跟金人死战到底,总想靠谈判求和换取安宁。 绍兴八年,高宗和秦桧开始积极推进与金国的和议。 但这件事遭到韩世忠和岳飞的强烈反对,只有张俊表示支持。 岳飞多次上书说金人不可信,和约靠不住,并表示自己愿意带兵北伐、恢复中原。 韩世忠更是激烈,他甚至设下伏兵想劫持去金国谈判的宋朝使臣,破坏和议,可惜计划失败。 他后来又多次请求趁金国内乱出兵北伐,但高宗不肯,还说武人不懂大局。 正因为韩、岳二人手握重兵又坚决主战,高宗和秦桧觉得,要想顺利求和,就必须先解除这几人的兵权。 于是在绍兴十一年四月,朝廷用明升暗降的办法,召三大将入朝,任命韩世忠、张俊为枢密使,岳飞为副使,实际上夺了他们的兵权,并取消了各支“家军”的番号。 但这还不算完。 秦桧等人还想进一步整治韩世忠,先是挑拨岳飞和张俊去清查韩的部队,又想制造冤案诬陷韩世忠图谋兵变。 幸亏岳飞及时通风报信,保护了韩世忠。 再加上韩世忠以前有救驾之功,高宗也就放了他一马。 但岳飞却因为多次反对和议、又得罪了秦桧和张俊,最终被陷害入狱。 1141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九日,岳飞和儿子岳云、部将张宪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害。 这件事让韩世忠非常寒心,他也彻底看清了朝廷的态度。 岳飞死后,韩世忠立刻主动交出手中的兵权,随后关门静修,从此不再谈论军事,连之前的好友他都不见。 他选择在杭州定居,就在皇帝眼皮底下生活。 此后,人们经常看到他骑着一头小毛驴,带着两个书童,在西湖周边山水间自在漫游,自称“清凉居士”。 他这样做既是为了避祸,也是心灰意冷的表现。 自此之后,他彻底退出军政事务,直到绍兴二十一年去世。 对此您怎么看呢? 主要信源:(钱江晚报——遇见汉潜唐昌⑧|韩世忠墓前,十年血难凉;澎湃新闻——《满江红》:韩世忠的风骨与风雅)
刘邦临死前,令陈平、周勃杀掉大将樊哙,并取回首级。二人一合计,只是将樊哙投入囚车
【141评论】【23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