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因为特朗普的命令,现在很多买家都将订单下到了日本,有人说以后我们的造船业会进入寒冬时期,但是我觉得,这只是暂时的,如果美国坚持,最终只会两败俱伤。 特朗普上台没多久,就搞了个什么“恢复海上主导地位”的计划,核心就是想让美国造船业重新站起来。 据说这计划包括设立个信托基金,给造船企业减税,还要求在美国港口停靠的中国造船得交高额费用,最高能到150万美金一艘船! 不仅如此,连通过加拿大或墨西哥转运的货也得交额外的税。 这摆明了是冲着中国来的,想逼着船东们放弃中国造的船,转而投向美国或者日本、韩国这些盟友国家。 这政策一出,全球市场立马有了反应,很多船东为了躲避高额费用,赶紧把订单转到日本,日本的船厂最近是订单爆满,2025年订单量比去年涨了不少。 数据显示,日本去年的新船订单在全球只占7%,现在已经有点起势了,日本政府也趁热打铁,说要到2030年把造船产能翻倍,争取占全球市场的两成。 日本还跟美国签了贸易协议,承诺在美国建船厂,投资规模听说高达5500亿美金,这么看,日本短期内确实捞了不少好处。 不过,日本这波“繁荣”看着热闹,底下问题也不少。 过去十年,日本造船业产量掉了三成,2023年才造了1005万吨船,远不如中国和韩国。 虽说日本在高端船型上有点技术优势,但整体产能和成本跟中国比差远了。 现在订单猛增,日本船厂的工人和设备都快忙不过来,短期内想大幅扩产,难度不小。 更别说,美国这政策可能会让全球航运成本涨起来,最终还是得消费者买单。 日本能吃多久的红利,还真不好说。 再说咱们中国的造船业,确实被特朗普这招弄得有点被动。 毕竟中国现在占全球造船市场的半壁江山,集装箱船占96%,港口起重机占80%。 美国这么一搞,有些船东为了省钱,宁愿不选中国造的船,订单流失是实打实的。 有人就说,这会不会让中国造船业陷入“寒冬”?我看没那么夸张。 咱们的优势不是只有价格低,完整的产业链、规模化生产和技术创新才是硬实力,比如绿色船舶和清洁能源运输船,全球需求越来越大,中国在这块的技术已经走在前头了。 美国市场虽然重要,但中国造船的客户遍布全球,欧洲、亚洲、中东的需求都不小,单一市场的限制还不至于让我们伤筋动骨。 过去几年,中国通过技术升级和产业整合,竞争力一直在提升,短期订单少了点,影响不了大局。 美国这政策还可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中国要是反制,比如限制稀土或者其他关键材料出口,美国和它的盟友也得跟着吃亏。 说到长远影响,特朗普这政策其实风险不小,美国造船业想复兴,不是喊喊口号、投点钱就能成的。 过去几十年,美国的船厂因为成本高、监管严、工人少,早就萎缩到全球市场的1%不到,想追上中国、韩国、日本,少说也得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投入。 可现在美国国内连造一艘船都要好几年,成本还是亚洲的两三倍,专家都说,美国船厂现在连大规模扩产的能力都没有,特朗普想一夜之间翻盘,基本是天方夜谭。 数据显示,全球90%的船只都得交这笔“服务费”,因为大部分船东都用中国造的船,这费用最后肯定得转嫁到消费者头上,美国老百姓的物价得涨,出口商的日子也不好过。 比如美国煤炭和大豆的出口商已经开始叫苦了,运费涨了40%,有些船东甚至都不愿意接他们的单子了。 这还没完,航运成本一涨,全球供应链都会受影响,美国自己的油气出口竞争力也会被削弱。 中国这边虽然短期有点压力,但完全可以借机加速转型,咱们可以把重心放在高附加值的船型上,比如液化天然气船或者环保型散货船,这些都是全球市场的香饽饽,还可以开拓更多新兴市场,像中东、非洲这些地方,需求正旺。 只要稳住阵脚,中国造船业的底子还是很扎实的。 我觉得造船业这局棋,没必要非得你死我活,美国想靠关税打压中国,未必能让自己翻身,反而可能把全球市场搅得一团乱,日本、韩国短期捡了点便宜,但也撑不了太久,真正的出路还是得合作。
特朗普提出的一个要求,让日本举国大怒?日方在最后关头取消访美 这回可真是一石
【6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