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的左宗棠收复新疆:大刀长矛,土炮抬枪…实际上的左宗棠收复新疆:克虏伯、马克

梅梅谈世界 2025-09-02 09:34:50

你以为的左宗棠收复新疆:大刀长矛,土炮抬枪…实际上的左宗棠收复新疆:克虏伯、马克沁、螺丝炮、恩菲尔德…   1876年,当左宗棠的部队向新疆进发时,他们手中的武器确实让许多人难以置信,甚至改变了传统战争的面貌。   在许多人基于晚清军队的普遍印象设想中,西征军可能是一支依靠冷兵器和老旧火器的队伍,但实际情况截然不同,左宗棠深知武器装备的重要性,他通过海外采购和自主生产,为部队配备了当时先进的武器。   这些武器包括德国制造的克虏伯后膛炮,这种火炮发射的开花弹能有效摧毁城墙和工事,士兵们使用的步枪也远非旧式鸟铳,而是当时西方普遍使用的后膛连发枪,这些枪械的射程、射速和可靠性均远超阿古柏军队手中的前装燧发枪。   此外清军甚至配备了手摇式加特林机枪,这种武器在当时的亚洲战场上极为罕见,能提供密集的火力压制。   左宗棠的远见并不止于购买武器,他在兰州建立了制造局,从沿海地区招募工匠,开始仿制和生产枪炮弹药。   兰州制造局成功仿制了德式后膛七响枪以及开花炮弹等,这种自主生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漫长补给线的压力,确保了火力的可持续性。   左宗棠注重后勤体系的建设,他在进军路线沿途设立粮台和补给站,动用了大量骆驼和大车来运输物资,这种对后勤的精细筹划,是其“缓进急战”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在战前进行充分准备,战时则力求速战速决。   先进的武器装备直接影响了战场态势和战术选择,在古牧地、达坂城等战役中,清军炮兵常常在远距离上就开始轰击,其克虏伯大炮的射程和精度是对方无法比拟的。   猛烈的炮火准备常常能摧毁敌军防御工事并沉重打击其士气,随后步兵手持连发步枪发起冲击,敌方往往因武器代差而难以组织有效抵抗。   在达坂城之战中,炮火甚至误中了敌军火药库,引发巨大爆炸,加速了守军心理防线的崩溃,这种依靠火力优势压制然后快速推进的战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作战模式。   左宗棠的西征并不仅仅是一场军事胜利,在收复失地后,他立即着手进行建设,如兴修水利、推广农业、种植树木等,致力于恢复和发展当地经济,这些举措为新疆的长远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最终促使清政府在1884年将新疆设为行省。   左宗棠在兰州建立的军工体系,也为中国近代军事工业的发展积累了经验,其技术人才和经验后来甚至对汉阳兵工厂的建立及其著名的“汉阳造”步枪生产产生了影响。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成功,在于他较为系统地理解了武器装备、后勤保障、战略战术以及战后建设之间的关系。   然而,清廷未能将左宗棠的这种军事革新理念和系统建设思路持续贯彻下去,左宗棠在西北的实践,因此成为晚清军事现代化进程中一个短暂却值得深思的亮点。 参考资料:上观新闻,2025-03-19,《顶级“孤勇者”左宗棠:在别人退休的年龄他抬棺出征》

0 阅读:62

猜你喜欢

梅梅谈世界

梅梅谈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