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家被抄家时,一共抄出多少财产? 1727年冬,年仅12岁的曹雪芹站在角落里,看着曾经熟悉的亭台楼阁、锦衣玉食被一一登记造册,懵懂间意识到,属于曹家的繁华,已如江水东去。这一年,雍正下令查抄曹家,揭开了"南京首富"实为"南京首负"的真相,也为《红楼梦》中那曲"盛席华宴终散场"的悲歌,埋下了伏笔。 曹家的崛起,始于一个女人的缘分。曹雪芹的曾祖母孙氏,曾是康熙幼年的教养嬷嬷。据说当年康熙染上天花,正是孙氏寻遍药方才救回其性命,这份恩情让康熙始终对曹家另眼相看。康熙登基后,将江宁织造这一肥差交给了孙氏的丈夫曹玺,这个正五品的官职,看似品级不高,却直属内务府,能直接向皇帝上奏,甚至监管江南官场,权力远超一般地方官。 曹玺任上兢兢业业,将江南丝绸产业打理得井井有条。他去世后,长子曹寅子承父业,而曹寅与康熙的关系更非寻常,两人自幼一同读书玩耍,长大后又同为御前侍卫,情同手足。在曹寅执掌江宁织造的二十多年里,康熙六次南巡,四次住在织造府。每次接驾,都是千人大阵仗,耗费白银如流水,但这份"荣耀"也让曹家的声望达到顶峰。 曹寅不仅会办事,更懂经营。他向康熙借十万两白银贩铜,获利丰厚;长女嫁入王府,大舅哥李煦掌管苏州织造兼巡盐,家族势力盘根错节。那时的曹家,门前车水马龙,府内夜夜笙歌,正如《红楼梦》中"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的描写,是江南真正的豪门。 繁华之下,危机早已潜伏。康熙南巡的巨额开销,让曹家背上了沉重的亏空。曹寅在世时,亏空已达数十万两,即便康熙让李煦代管盐政帮其填补,也只是杯水车薪。更致命的是,曹寅去世后,继承人接连早逝,长子曹颙接任不到三年便病逝,康熙只得让曹寅的侄子曹頫过继过来续任。 曹頫虽有学识,却不善经营,更不懂官场险恶。此时的清朝,已迎来新君雍正。这位以严苛著称的皇帝,一上台就着手整顿吏治、追缴欠款,而曹家恰好撞在了枪口上:他们在"九子夺嫡"中站错了队,与雍正的政敌过从甚密;府中生活奢靡,与雍正倡导的节俭之风背道而驰;曹頫管理织造府时,不仅没能填补旧亏空,又添了新债务,甚至在限期将至时偷偷转移财产。 1727年,一道道圣旨接踵而至:斥责贡品奢华、罚俸一年、因骚扰驿站被参、因转移财产革职……年末,雍正下令查抄曹家。当新任织造隋赫德清点家产时,呈上来的清单让皇帝都吃了一惊:房屋四百八十三间、土地十九顷、家人一百四十口,除此之外,只有百余张当票和三万多两的欠条,连户部的欠款都难以抵消。所谓的"南京首富",早已是外强中干的空架子。 曹家的结局,比许多获罪的官员要体面些。或许是念及康熙旧情,或许是怡亲王说情,雍正没有赶尽杀绝,而是在北京崇文门外留下十七间半房屋和三对家仆,供曹寅的遗孀度日。曹頫虽被革职,却未遭流放,一年后便恢复了自由。 乾隆登基后,又免了曹家剩余的小额欠款,甚至给了曹雪芹一个内务府笔帖式的职位。但这个曾见证过家族鼎盛的少年,早已看透了官场与浮华。他拒绝了这份差事,回到陋室中,将毕生经历倾注于笔墨。那些曾经的亭台楼阁、人情冷暖,那些从繁华到落寞的刻骨体验,都化作了《红楼梦》中的字字句句。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曹雪芹在书中写下的,何尝不是自家的写照?从江宁织造府的盛景,到北京陋室的清贫,曹家的兴衰恰如一面镜子,映照出封建王朝中家族命运的无常。而那份从苦难中提炼出的人生感悟,让《红楼梦》超越了个人悲欢,成为不朽的经典。
雍正上位之后,一直觉得江宁织造府曹家很有钱,于是在雍正5年抄了曹家,花了3个月时
【2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