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顼是皇帝中的异类,他当了八年人质,回来夺了侄子的皇位后,又靠“播种机”般的身体生下42个儿子。王子满地跑了,却也埋下了南陈灭亡的祸根。 陈顼是南陈开国皇帝陈霸先的亲侄子,在他24岁那年,西魏大军攻破了江陵城。当时正在江陵驻守的陈顼被抓了俘虏,被西魏士兵押解到长安,从此开启了长达八年的人质生涯。 公元559年,陈霸先病逝,当时他的儿子陈昌还在北周做人质,皇位落到了侄子陈蒨(陈顼的哥哥)手中。北周此时突然 “发难”,将陈昌释放回南陈。 陈昌还没渡过长江,就迫不及待地宣称要让陈蒨禅位,结果刚踏上南陈的土地,就 “意外失足溺亡”。 明眼人都清楚,这背后肯定是陈蒨的心腹侯安都在暗中操作,只是苦于没有证据,只能不了了之。 562年,陈文帝陈蒨为了赎回弟弟陈顼,忍痛割让了一块土地,这才让已32岁的陈顼得以重返故土。 此时的陈顼,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懵懂无知的贵族子弟,八年的人质生涯让他变得 “性情宽厚且富有谋略”,换句话说,就是在隐忍和算计方面,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陈顼一回到南陈,就受到了陈蒨的重用,中书监、都督扬南徐等五州军事、扬州刺史、骠骑将军等重要官职,接二连三地落到他头上。 566年,陈蒨身患重病,他拉着陈顼的手,表示要将皇位传给弟弟,陈顼哪敢真的接受,当即痛哭流涕,坚决拒绝。 陈蒨见陈顼不肯答应,又找来尚书仆射到仲举、五兵尚书孔奂,提出想立陈顼为皇位继承人。 孔奂听后,泪流满面地说:“皇太子年轻有为,能力日益增长,安成王(陈顼)作为皇弟,只要像周公那样辅佐太子就足够了。如果陛下有废黜太子、另立他人的想法,我们虽然愚笨,但绝不敢遵照您的旨意行事!” 陈蒨听了孔奂的话,心中十分欣慰,连连称赞孔奂是可以托付后事的忠臣。 没过多久,陈蒨病逝,太子陈伯宗继承皇位。陈伯宗性格软弱,缺乏主见,根本没有能力掌控朝政。 陈顼作为辅政大臣,很快就掌握了朝廷的实际权力。这时候,中书舍人刘师知、尚书仆射到仲举开始坐不住了,两人联合尚书左丞王暹等人,密谋将陈顼排挤出尚书省,削弱他的权力。 但几人又都心怀畏惧,没人敢率先行动。通事舍人殷不佞得知此事后,自告奋勇地站了出来,愿意出面执行这个计划。 567年2月,殷不佞假传圣旨,对陈顼说:“如今天下太平,朝政稳定,您可以返回东府,专注于管理州郡事务了。” 陈顼并没有上当,派人向皇后沈妙容和皇帝陈伯宗询问是否知晓 “让陈顼返回东府” 这道圣旨。 沈妙容和陈伯宗都表示对此事一无所知,陈顼就此抓住了刘师知假传圣旨的把柄,下令将刘师知赐死,接着又将到仲举贬为金紫光禄大夫,免去殷不佞的官职,处死了王暹。 之后,到仲举和右卫将军韩子高联络,准备发起兵变除掉陈顼,但事机不泄,两人被处斩。 经过这一系列的行动,陈顼清除了朝中的反对势力,开始独揽朝政大权,距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 568年11月,陈顼将陈伯宗废黜为临海王,自己登基称帝。 陈顼在位期间,有一个让人震惊的“记录”,他拥有众多的妃嫔,这些妃嫔为他生下了 42 个儿子,这样的子嗣数量,在帝王中极为罕见。 看着自己的儿子们一个个出生,陈顼心中充满了喜悦,他认为拥有如此多的子嗣,日后南陈的江山就能够稳如泰山。 可陈顼却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这么多皇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野心,都渴望能够登上皇位,如此一来,朝堂之上必然会陷入混乱之中,权力争斗也会愈演愈烈。 陈顼去世后,长子陈叔宝继承皇位,也就是陈后主。 陈叔宝对自己的兄弟们还算宽容,除了二弟陈叔陵因发动叛乱被处死外,其他年长的兄弟都被封为王。 但这种宽容并没有让南陈的局势稳定下来,反而因为这些王爷们手握大权,彼此之间为了争夺利益互相倾轧,使得朝廷内部乌烟瘴气,政务荒废。 而陈叔宝本人就是一个昏庸无道的君主,他整天沉迷于酒色之中,将朝政大权抛在脑后。他甚至天真地认为,长江天险足以阻挡北方军队的进攻,因此毫无危机感,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甚至还创作了《玉树后庭花》这样的靡靡之音,沉迷于歌舞升平之中。 与此同时,北方的隋朝在杨坚的治理下,国力日益强盛,正虎视眈眈地注视着南方的南陈,随时准备发动进攻,实现统一的目标。 当隋军渡过长江,向南陈发起进攻时,陈叔宝才如梦初醒,急忙下令调兵遣将进行抵抗。但此时的南陈军队早已军心涣散,毫无战斗力可言,根本不是隋军的对手。 最终,陈叔宝和他的宠妃张丽华、孔贵嫔等人,在枯井中被隋军活捉,南陈王朝就此灭亡,结束了短暂的历史。
617年,李密设“鸿门宴”杀死原瓦岗军首领翟让,亲信大将徐世勣被砍伤,单雄信下跪
【46评论】【45点赞】